20年拓荒让山林变茶乡,他帮助罗坑乡亲奔小康
2019-07-07 14:18 羊城派 原创
广东省税务局第三分局副局长、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黄桂祥,帮助家乡不少父老乡亲摘掉了“贫帽”

文/羊城派记者 彭启有

近20年来,他利用节假日,投身家乡产业扶贫。如今,家乡茶农收入人均超过2万元,是6年前的10倍。

广东省税务局第三分局副局长、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黄桂祥,帮助家乡不少父老乡亲摘掉了“贫帽”。

拓荒让村民户均增收近万元

1998年,黄桂祥从广东省税务局派驻到梅州市丰顺县扶贫。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大启发。

1999年春节期间,黄桂祥回到家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感受到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暗下决心:要帮助父老乡亲摆脱贫困。

当年春天,黄桂祥选择林屋村进行试点,栽种茶花、杜仲、肉桂。可惜,最后都失败了。

虽经三连败,但他不气馁。他又通过引荐技术员,指导村民改种易生快长的春桃、板栗和其他果树。

这一次,他成功了。3年后,全村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

“拓荒”经历了教训,积累了经验。

黄桂祥利用罗坑镇连片的山林,发展以茶为主的生态产业,推动瑶汉村民脱贫致富。

种茶让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

路子找准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黄桂祥一户户上门,一家家分析种茶前景,动员瑶汉村民租地种茶。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多次。

茶农需要什么,他就帮助解决什么,直到瑶汉村民开锄种茶。

茶叶开摘了,他又把自己摸索出来的制茶方法传授给茶农。

他热情邀请在珠三角发展的年轻人回乡投资办厂,拿出10万元作为兴办茶企的启动资金。

2010年,黄桂祥推动曲江区政府成立罗坑茶保护与开发办公室指导,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品牌打造、农户参与、产业兴镇、文化传承”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动员瑶族村民和部分汉族村民恢复管理原有茶山、茶园,很快稳定了茶源。

2011年3月,黄桂祥牵线搭桥,首期投资2000万元的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年即带动了全镇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系列工作。

该公司现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国茶业界的百强企业。

黄桂祥推进高标准、规范化管理,先后指导推出了“雪花岩”“猴采红”“大甘春”“仙塘红”等知名品牌。

罗坑镇由此在2015年荣获广东“十大茶乡”荣誉称号。

近两年,罗坑镇茶叶生产收入已占GDP的5成多,茶农收入人均超过2万元。

罗坑镇很快成长为省级茶叶专业镇,成为“杏仁香”(岩茶)原产地,拥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0多家大小茶厂(坊),产业辐射到邻县(区)的5个乡镇,带动了毗邻乡村产业发展。

盼望罗坑人都住进新楼房

黄桂祥1962年9月出生,从小吃乡亲的“百家饭”长大。

上学时,他交不起学费,村学校不收钱,让他跟班学习。

正是罗坑人对他的关爱,激励黄桂祥拼搏上进。

1992年,他从韶关市曲江县税务局选调至广东省税务局后,常怀感恩之心,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从上世纪末至今,罗坑镇较大的公路、街道、饮水建设和村民种植、抚恤等,他都慷慨解囊相助。

他从多年的工资积蓄中捐出20多万元,设计修建了一条宽3.5米、长30米的“沉水桥”,帮助村里从山上引水到各家各户,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和饮水问题。

多年来,他悄悄联系和帮扶重点抚恤对象,帮助几户贫困户成为村中脱贫致富的典型。

周末一有时间,黄桂祥便回罗坑镇,了解茶农、茶企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黄桂祥为家乡付出了很多,可他至今还住着单位上世纪分的福利房。

他说:“罗坑人都住进新楼房,我才安心快乐。”(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