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名家论道肿瘤临床前沿,中华肿瘤大会在粤召开
2019-07-04 10:28 羊城派 原创
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林桐榆教授强调,肿瘤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求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评价疗效指标之一

文/羊城派记者 张华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普遍强调癌症5年生存率、治愈率等背景下,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把今天的主题定为“关怀每一位患者,领悟每一位患者"。无疑,这给肿瘤治疗领域的医生以深刻思考。

近日,由中国科协2019年推荐的三大医学会议之一——中华肿瘤大会暨 2019 POST-ASCO 大会在粤召开。

2019中华肿瘤大会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林桐榆教授在会上也同样强调,我们治疗的是每一位患者个体,而不是单纯疾病,因此不仅要求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在评价肿瘤治疗疗效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指标之一。

林桐榆教授致辞 图/受访者提供

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是趋势

在我国,肿瘤发病形势十分严峻,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肿瘤新发病例430万,由此估算每天约有1万余人被确诊为癌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肿瘤患病率预计将不断提高。

发病人数多,对治疗的要求更高。今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中华肿瘤大会上,樊嘉、郝希山、于金明、林东昕等肿瘤界院士参与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专家们一致强调肿瘤患者需要个体化的精准化治疗。

林桐榆教授指出,个性化的精准治疗,使得中晚期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甚至可以治愈,比如说一些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可以使中晚期的恶性肿瘤缩小、降期,再联合手术完全切除术、精准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可以使部分病人获得新生甚至治愈。

林桐榆教授认为,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发现即便同一种基因突变在不同肿瘤中的价值也并不一致,对于同种靶向药物的疗效也“大相径庭”。

所以,个体化治疗的实施需要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异质性和肿瘤患者基线特征的差异,借助多学科交叉和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肿瘤个体化治疗进行深入探索,这是未来肿瘤治疗的趋势。

2018年10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8年新纳入医保的17种抗癌药品中的部分药品 图/新华社资料图

需要指出的是,林桐榆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对于肿瘤的基因测序还处于初步阶段。只是检测了肿瘤的热点基因500多个,而实际上,与某一肿瘤相关的基因有3-4万个,我们只是了解少部分,在基因测序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各个领域的肿瘤专家共享信息。

肿瘤治疗也关注“异病同治”

在实施个性化治疗中,肿瘤的治疗理念与中医诊疗理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不谋而合。

举例来说,同样是乳腺癌,但是不同的分子分型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这就是乳腺癌的“同病异治”,而不同部位的肿瘤,由于相同的基因突变而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那就是“异病同治”。

林桐榆教授指出,目前,免疫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标准并不是肿瘤的所在部位,而是遗传学特征。

在临床上,肿瘤治疗关注变异类型而非发生癌变的组织,这种情况使得带有相同靶点的不同瘤种患者都能用同一种靶向药物治疗,从而实现了肿瘤“异病同治”,而这一理念这被认为对肿瘤治疗有着划时代意义,预示着某些肿瘤的发生存在相同的驱动基因。

关怀每一位患者,疗效评价包括生活质量

今年对肿瘤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精确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我们治疗的是每一位患者个体,而不是单纯疾病。”林桐榆教授说,“这里面需要提高的层次有很多。实际上,在肿瘤的治疗疗效评价指标,除了肿瘤体积缩小、肿瘤标志物降低,还必须考虑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众所周知,胰腺癌在目前恶性肿瘤中疗效最差。据统计,胰腺癌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随着药物、新的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很多晚期患者也不再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生存期也有所延长,但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桐榆教授认为,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怀每一个患者,领悟每一位患者”,首诊开始,直到患者康复和健康管理,医生应该给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争取最大可能性,对付恶性肿瘤。(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