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记 | 让汽车玻璃也智能化,“魔帘”融资500万+
2019-06-27 18:22 羊城派 原创
相信在技术和产品成熟的情况下,魔帘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被发掘。


徐红卫在当年第一眼看到魔帘产品的时候,就被吸引了。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产品。

一个月后,他就决定投资,成为了项目的天使投资人。

那一年,是2012年。

什么是魔帘?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能够改变通透度的贴膜。

也就是说,根据用户的需要,既可以如普通贴膜那样通透,也可以瞬间雾化,看不到膜那边的景色。

一开始,徐红卫的设想是在建筑领域推广这种“魔帘”产品——让每扇玻璃窗都可以在通透与雾化之间随意切换,让阳光是否洒进房间,依照心情而定,岂不是很美?

恰巧有个朋友正在做新能源汽车,于是,就开始尝试在汽车上做这种“魔帘”。

然后,就掉到了“坑”里。

要在汽车上贴膜,难度要远大于建筑。因为汽车有弧度,而建筑物的玻璃基本都是平面的。

而“魔帘”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难理解——在两层膜之间加入高分子材料,根据通电与否,来改变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从而实现通透度的改变。

难点在于,如何将膜做薄。

一开始,“魔帘”很厚。于是,就无法在带有曲度的汽车玻璃上去进行贴合。

于是,技术攻关之后,终于将厚度降低。

可是,耐用性却变差了。

只能硬着头皮不断攻关。

做薄做耐用后,还得实现高通透度。

还好,朋友给了他和他团队,足够的耐心。让他们得以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进步。

现在已经实现了仅有0.11毫米的厚度。

“我们最终定款式四款,但是其中的过程外人却不知道,要可能经过20轮的不断的升级才来到今天。”徐红卫说。

相信做过产品研发的,都会知道这句话背后所经历的艰难。

产品终于可以拿出来见人,但是客户在哪里,成了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朋友可以允许他们不断试错,但是要真正落地在汽车产品上,却要走规范的招标程序。

结果,徐红卫发现,他们将要面对的直接竞争对手,却是国内知名的某汽车玻璃供应商。

本来以为面对强大的对手,将会是一道很难跨过去的槛,似乎除了在报价上给出更大的让步之外,别无他法。

可是,没想到的是,竞争对手却始终没有搞定类似产品的研发。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成为了合作伙伴。

徐红卫说,这就叫做不打不相识。

但是,这一结果确实让华惠改变了原本的市场思路。一开始他们想直接面对汽车生产商,而后来发现,如果将客户定位于汽车玻璃供应商,却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大大缩短账款回收的周期。现金流对于创业公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也正是这一策略的改变,让华惠开始走上了稳步增长的通道。

虽然目前发展的重点在汽车上,但是徐红卫相信,在技术和产品成熟的情况下,魔帘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被发掘。     

譬如如果应用在无人售货机上,就可以实现货柜玻璃在投影背景和通透玻璃之间的切换——有用户站到面前的时候就是普通玻璃,可以一览柜中货物,如果没有用户,整个售卖机就成为显示背景来播放广告。

而在农业生产上,同样可行,魔帘可以作为生产环境的观察视窗用。

当下,华惠希望能够进行首次融资,500万至1000万元,出让10%至20%的股权。徐红卫希望能够获得资金后,在扩大产能、培养熟练技工和市场推广上获得助推。也希望,能够在资金的注入之下,让华惠有能力为更多的汽车品牌提供服务,形成更快的增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声明: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由被采访者承担,其观点并不代表本栏目立场。如有合作意向,请自行进行谨慎、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本栏目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商业合作及投资事宜不承担责任。)

路演记,羊晚团队打造,

定期发布优质双创项目。

进一步了解,请扫描二维码:

文字丨李钢
摄影、摄像丨李钢 梁栩豪
音视频后期制作丨李钢
出品丨羊城晚报733音视频工作室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