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钟飞兴 曾妮 黄于穗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有“生物医药达沃斯”之称的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已连办三年。10日,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开幕式。
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60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作为专业观众和发言嘉宾齐聚羊城,从10日至12日就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发表意见。
据悉,广州已就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下良好基础。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广州用好大湾区各种灵活政策,在人才工作中“改革开放”。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在论坛开幕式上向全球来宾介绍广州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他介绍称,2018年广州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587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9.5%;
除了产值高增长快,广州目前还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高地,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位“两院”院士在广州从事生物医药科研工作。
除了优良的现状,张硕辅还介绍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积极为未来做准备,“有64万平方米的孵化器,有13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还有13个高端的孵化园区。”
张硕辅介绍,广州市已在近期发布“广聚英才计划”,同时也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广州将持续以改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为抓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希望各位在广州出席论坛期间,除了业务交流外,也对广州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张硕辅在发言中,祝论坛顺利举办。
现场成功“撮合”一宗合作
当天,一些集聚大湾区优势资源的项目,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揭牌成立或签约落实。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项目”。
上述项目将有助更多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投入医疗市场,更多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的博士研究生被培养,更多生物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因孵化而诞生。
相比“有计划”地揭牌签约项目,“无计划”的合作则在到会大咖对话期间“偶然诞生”。
与会的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马尔克姆·理查森(Malcolm Richardson)在论坛期间的圆桌会议环节透露,他和学术团队想在广州寻找医疗机构或企业、成立亚太地区真菌研究参比中心。
“我们想通过中心,把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的真菌感染案例中,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收集亚太地区的真菌研究案例,对比西方的研究成果查找不足。”
这个愿望,被参与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钟南山听到了,“你在广州,就可以找到合作伙伴。”钟南山介绍,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办公的金域医学就有医学案例参比实验室。“你的学术成果能够在广州获得孵化,将造福大湾区的真菌感染患者。”
“我很有兴趣和理查森教授就建立参比中心一事进行合作。”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耀铭听到理查森的诉求和钟南山的推荐,马上在会场呼应。
“Yes or no?”会议主持人看到各方没有“排练”纯粹自发的反应,用英语回问理查森“是否满意”,获得了理查森“Yes”的答复,同时获得会场内来宾预祝合作成功的掌声。
施一公:给予高端外籍人才更多国民待遇
在论坛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发表意见,纷纷建议广州需“以人为本”。
“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才。”在开幕式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发表与人才有关的演讲,他认为广州应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
他建议广州应该制定更诱人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广州并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事业,起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物医药产业龙头地位。“不仅要打造全国最好的人才政策,更可打造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开幕式论坛上同样谈到人才的重要性。他提及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家出台这个政策,这有利于大湾区进一步集聚人才。”
施一公认为,广州开发区、广州市本身乃至广东全省,可以进一步先行先试制定更诱人的人才政策,“能不能在广东省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实现全面的国民待遇?”
施一公表示,这个建议他不仅在开幕式上提及,在此前的圆桌会议也提及。他认为广东或广州若能先行先试,可让全球优秀人才聚集,并为试点的进一步扩大提供经验。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