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陈泽云
图/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今日(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生物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代表等上万名高端专业人士云集广州。中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将于6月10-12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国际化比例创历史新高
据悉,本届生物大会以“迈向生物经济新时代:创新、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有高层论坛、专业分论坛、成果展示、项目路演、产融对接、专题科普、信息发布等活动,展现生物领域最新发展态势。
据介绍,本次大会国际化比例创历史新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有效助力大会集聚国际高端资源,参展企业和参会嘉宾国际化比例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25%、30%。100多个国际项目进行路演和洽谈交流。
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一对一项目对接平台,300家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拟开展面对面产融合作洽谈,计划对接项目400多个。36场次专业分论坛将聚焦疫苗质量安全、基因技术、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智能大健康、新药开发监管、女性生育健康管理等最新最热、最具吸引力的议题,汇聚业内大咖和专业观众进行头脑风暴。
本届大会展览还设立科普展区,通过形象、生动、有趣和活泼的方式,让观众直观了解生命科学新进展,现场感受生物技术新成果,特别是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健康、农业、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生物大咖齐聚广州开“智慧小灶”
其中,高层论坛邀请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Aaron Ciechanover、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做主题演讲。辉瑞、赛诺菲、阿斯利康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做重点演讲。
高层论坛上,大咖们分享了生物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干货满满,羊城派记者带你一睹为快!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
中国生物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论坛上指出,受益于政策支持、人才回归,科研投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
其中,中国1990-2008年间研发经费的年增长率大约是20%,而到2008年后,基础研究的资助经费也大幅增长。
施一公提到,中国的科学文献数量与GDP几乎呈同步增长的趋势,十年文章总引用数在世界排名也是稳步提升。在顶尖期刊中,无论是总数、被引用文章都是高居前三。
近10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有了跨越性变革。施一公指出,2008年以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现状是:药企极少有基于生物和化学的现代化研发部门,药品主要靠仿制专利过期药和研发低水平的同类药,全国范围内严重缺资源性平台,优秀的CRO公司不多。
而到了2008年至2018年间这十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中有21家企业药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也批准了35个一类新药,这是之前的7倍,其中7个新药是在2018年获批上市的。
同时,他认为,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依赖顶尖人才。随着海外人才回归潮,在人才队伍方面,人才断层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
诺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
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来自以色列的2004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建议,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要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他表示,应该鼓励高校和产业进行共享,通过转让专利,把自主产权的专利和产业相结合。“比如说,通过5:5的比例,让大学和企业进行比例分成,既可以实现产业化,又可以得到发展的资金。”
阿龙·切哈诺沃表示,目前,以色列高校的创新项目也有专门的资金支持。”比如说,我们有些大学有专门的孵化资金,在大学内部做孵化器。孵化本大学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项目不仅可以从政府获得支持,也可以通过孵化成果来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得到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
创新是一个团队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认为,创新有四个特点。“创新是一个产品、过程或者服务;创新是改进(增进或者转化),不仅仅是创造新事;创新需要对社会有所影响;创新是团队活动,须结合不同专长。”
同时,段崇智还分享了生物产业的前沿技术——再生医学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段崇智介绍,再生医学是针对细胞、组织、器官缺陷性疾病的新兴医学分支,主要包括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原位诱导组织器官再生和医疗性克隆等。
段崇智透露,肥胖、年纪大(65岁以上)等因素都会导致骨关节炎。如何利用再生医学处理骨关节炎?“先通过勘查,再对受破坏的地方进行定位,再通过寻找材料进行填补。我们现在就是用手术的方法把再生的材料放在患病处。”
段崇智期待,在创新驱动与粤港澳合作大背景下,充分实现再生医学的转化应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