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打卡!在羊城一展尽赏40项中国非遗
2019-06-08 17:30 羊城派 原创
“零距离”感受中国40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邓勃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10日(10日12时结束),“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

该活动通过450件(套)实物展品,精致、翔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多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演,向观众“零距离”展示中国40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观众可“零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以“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的设计思路,令观众穿梭于非遗的“活态”场景之中,打破台上与台下、主体与客体的界限,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展览以“天”为关键词,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天籁之音”,集合了40个项目当中最美妙的表演艺术、最美好的声音。

记者现场体验,当观众进场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蒙古包、洁白的羊群铺陈其间,演员从蒙古包中走出,蒙古族长调和呼麦在展厅中响起。

移步换景,眼前又出现了新疆天山南北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空间,维吾尔族的演员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表演十二木卡姆。转过头,九曲黄河从黄土高坡浩荡流过,河谷中响起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花儿”那质朴又热烈的歌声。

再往里走,会看到中国传统风格的戏台,一出京剧《三岔口》演得正热闹。转入后台,一群粤剧的演员们正忙着上妆,好似马上就要登台。

第二单元为“天工匠心”,主要内容是传统手工艺。一进展区,观众就能看到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各类云锦织物组成五颜六色、皇家气象的色彩体系;传承人在现场织锦,还手把手教习市民手工挑花之道。

中国桑蚕丝织技艺、黎族纺染织绣……特色各异的织绣流派,共同营造出绚丽的锦绣园地。观众还可在这里通过触摸与互动,感受木结构、木拱桥、水密隔舱的营造智慧。

在古色古香的广式书房空间中,观众可领略中国篆刻、中国书法的典雅魅力,还可一睹宣纸制作成型的历程。此外,还有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龙泉青瓷、热贡艺术、中国剪纸、南北两派的皮影,令观众驻足流连。

第三单元为“天人合一”,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第一部分展现史诗英雄的文化情怀,如《格萨(斯)尔》、《玛纳斯》、妈祖信俗、赫哲族伊玛堪等;第二部分展现民族智慧,有中国珠算,有二十四节气;第三部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观众可以看到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等项目。

这一展区尤其强调“参与性”与“仪式性”。如二十四节气、端午项目,让观众积极参与其中, 亲身体验一系列时间节点仪式。

众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主讲

据了解,三天的展览期间将举办20余场体验课堂,由各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现身说法。观众也可在充分互动的氛围中间,享受“传承人教学,自己动手”的乐趣。

如:6月8日上午的云锦挑花体验课,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主讲;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体验课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淼主讲;下午的水密隔舱福船体验课由福建宁德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朝忠主讲。

9日上午的唐卡绘画体验课由青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银交加主讲。10日上午的皮影制作体验课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蔡锦镇主讲。平时难得一见的传承人纷纷亮相,观众可趁机深度学习非遗。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吸引了众多羊城市民前来打卡。市民陈女士拿着手机不停地摄录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她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一次性欣赏到全国各地这么多有特色的非遗项目,非常难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