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40个!昆曲、长调、南音……全国非遗组团登陆广州!
2019-06-08 10:54 羊城派 原创
非遗“大餐”不容错过!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邓勃

6月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主会场展演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举行。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欧敏行女士等出席。

李金早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名录制度、分类保护政策、传承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非遗传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竞相绽放,形成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既是展现中国非遗的活跃实践,也是总结非遗保护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彰显非遗保护之中国责任。

许瑞生表示,广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法规制度建设、名录体系建设、保护传承措施全覆盖、提升融合发展能力、讲好“广东故事”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全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活化了总长上千公里的南粤古驿道,举办了“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艺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等一批文化展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发展。

接下来,广东将把非遗保护工作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文化供给,着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文化和旅游高地。

据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将围绕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全面展示相关项目保护成果,总结探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主会场活动期间,全国各地非遗宣传展示大中型活动达3200多项,广东各地将推出近300场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展示、传播广东非遗项目的深厚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广东非遗项目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3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这40个项目包括:

昆曲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篆刻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中国书法

中国剪纸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端午节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妈祖信俗

呼麦

南音

热贡艺术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西安鼓乐

粤剧

花儿

《玛纳斯》

《格萨(斯)尔》

侗族大歌

藏戏

中医针灸

京剧

中国皮影戏

中国珠算

二十四节气

藏医药浴法

羌年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麦西热甫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中国活字印刷术

赫哲族伊玛堪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