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白恬 黄璀玥
视频/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5月9日下午,值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黄爱廉回到她曾任职的医院,出席广医三院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大会,讲述她与护理的一世情缘。
今年103岁高龄的黄爱廉,是我国著名的护理教育家,我国至今最年长、最有资历的护士之一,也是最早接受西医护理教育的女性之一,最早走出国门的护理工作者。她曾执教于华南首家护士学校——柔济医院(现广医三院)附属端拿护士学校,先后任四所护士学校——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广州市第一护士学校、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暨南大学附属护士学校校长。
几十年教书育人,黄爱廉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护理人才,还开创了中国男护士培养的先河,培养出了华南首批男护士。
“误”学护理,炮火战乱中辗转求学
1916年11月,黄爱廉在天津出生。在南开大学附中念完中学后,黄爱廉考上了北大数学系,然而一直鼓励孩子读书的父亲,却不让黄爱廉去。她听从家人的“劝诫”,直接由学校保送至南开大学商学院读书。在南开大学读了两年,“泸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一带的大学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两所。黄爱廉当时为了把书念下去,就“稀里糊涂”地考进了协和医学院护理系。
1941年,黄爱廉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系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1942年,日军控制了北京协和医院。许多医务工作者因不愿受制于日军统治,纷纷离开,黄爱廉是其中之一。
她毅然选择到艰苦的抗日后方医院——成都华西大学新医院工作,担任副科护士长兼外科病区护士长,照料生病、伤残的军人及民众。有一次,一名触电的病人被送至医院,该病人已经呼吸停止,情况危急。在医生打算放弃之际,黄爱廉却坚持做最后的尝试,她动员另外一名护士和她一起为病人做心肺复苏,经过前后整整3个小时的抢救,最后病人竟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留美归来,执教华南首家护士学校
抗战结束后,黄爱廉又回到北京协和医院,然而当时国内形势混乱,医院尚未恢复正常。1946年,颇感前途渺茫的黄爱廉赴美深造。在康奈尔大学纽约医院进修期间,她恰巧遇到了前来参观学习的廖月琴女士(钟南山院士的母亲),双方曾有过短暂交流。后黄爱廉回国,两人成为好友。
1949年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黄爱廉报国心切,恰巧时任柔济医院(现广医三院)院长的王怀乐先生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希望借此机会在美国物色一名护理人员回国担任护理学教师。黄爱廉成为最佳人选,两人一拍即合,约定到柔济医院附属端拿护士学校任教。这所由传教士富马利创建于1903年的护士学校是华南最早的护士学校,也是全国最好的护校之一。
黄爱廉回国后,就任柔济医院附属端拿护士学校教务主任一职。在学校任职期间,她结合自身的海外留学经历及国内现实,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开创了国内护理个案研究课程的先河。
开创华南男护士培养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柔济医院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附属端拿护士学校随之更名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学校,黄爱廉因工作业绩突出,升任为校长直至退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黄爱廉先后创办了四所护士学校——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广州市第一护士学校、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暨南大学附属护士学校,推动了中国护理事业特别是广东省护理事业的发展。在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黄爱廉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学生数量多达4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黄爱廉还培养了华南首批的男护士。20世纪5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已开始招收男护士,而华南地区还没有,但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极大。在这一社会现实下,广州市卫生局招收了华南地区首批的男护士并送至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培养。
旧习俗认为男人当护士是没出息的事情,男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男护士培养面临巨大的难题。但作为办学者的黄爱廉毫不气馁,鼓励男护士积极从事护理专业,并大力培养其专业素质及技能,让其感受到作为护士的高尚。
数十年后,首批毕业于护士学校的男护士们已经成为中国医疗护理界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任大型医院院长或科主任,从当年“没出息”的学生,变成如今行业中的佼佼者。
终身未嫁,潜心护理教学事业
黄爱廉潜心研究护理学新领域,著书立说。1973年她主持编写了全国统一教材《基础护理学》,解决了我国护理学教材缺乏的问题。黄爱廉十分重视学术交流,1979年她协助广东医学情报所筹备创办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并担任该杂志主编。
她翻译了大量国外专家的著作、文章,详尽为我国护理同行介绍国外护理学情况,将国外护理学的先进知识引入我国。1988年,80多岁高龄的黄爱廉还负责为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护理学院交流生进行跨文化护理授课,帮助美国师生了解中国文化,进一步加深其对跨文化护理的理解,受到美国师生一致好评。
黄爱廉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护理行业,她一生未婚。如今,她生活在一个仅有60平方米的宿舍里,每天读书看报、在校园中散步,简简单单地生活。这个出生于旧时代的护理专家,有着现代人不可及的豁达和洒脱。
她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及对人生的追求,诚如学生赋予她的赞词:“耕耘默默忘年月,桃李芬芳感慰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