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何伟杰
图/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
近年,广州掀起了社区“微改造”浪潮。为了能在改造前后能更好地倾听当地村民群众的心声,荔湾区泮塘五约“微改造”走出了创新性的一步,该项目引入了社区规划师团队进村进行参与式设计,设计师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走进泮塘五约,与村民们交朋友、做口述史、举办社区怀旧历史照片展览,从而细致体察村里的传统文化习俗,了解百姓诉求和愿望。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近这个不为人知的群体。
多处走访,倾听村民改造意见
4月16日上午,天下着细雨,社区规划师黄润琳来到泮塘五约。“阿叔早晨,这么早就出来了啊!”一路上,他熟络地跟村里叔父打招呼。这一年多以来,五约的每条街巷,他走了无数遍。村民也逐渐熟悉并接纳了这个叫“琳仔”的年轻人。
他径直走到生产队楼,与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村民权叔攀谈起来。原来,泮塘五约微改造二期三官庙前广场工程近期已基本完工,村民们在新建成的广场上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三月三”民俗活动。黄润琳想知道,改造后的广场村民们是否满意,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村民聚餐的空地上方的遮挡布如何悬挂、广场场地是否足够村民用于舞狮....”他与村民交流的细节问题,甚至可以具体到一个滑轮。
村民权叔希望村里靠边海山仙馆的围墙能够打通,并增加绿化和步梯,向荔枝湾游客展现泮塘五约的风貌。黄润琳把这些建议一一记下。
随后,他来到泮塘五约八巷4号李姨的家。李姨的家属于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但因年久失修,墙体出现开裂、渗水的情况,需要进行墙面人工清洗、砖墙剃补等修缮工作。
“一开始李姨对房屋修缮有顾虑,怕房屋会垮掉。”黄润琳说,经过多次的反复沟通,李姨当天终于签订了立面修缮同意书,“真的很感谢社区规划师对我们的关心。”李姨边签字边说。
扎根基层,与村民交朋友
社区规划师并非从一开始就获得村民信任。另一位社区规划师芮光晔告诉记者,她和黄润琳一开始进入村子里的时候村民对他们的行为其实并不理解,不少村民觉得他们只是设计师,很多事情不能作主,作用并不大。
但两位社区规划师坚持认为,生活在村里的人才是空间真正的使用者。村民对微改造的想法和意愿对整个微改造设计至关重要。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微改造,芮光晔和黄润琳两位社区规划师用长达两年的时间走进泮塘五约,与村民们交朋友、做口述史、举办社区怀旧历史照片展览,从而细致体察村里的传统文化习俗,了解百姓诉求和愿望。
三官庙前广场工程是整个泮塘五约微改造的一个重要项目,也倾注了社区规划师的不少心血。“三官庙前广场是泮塘五约村民最大的公共使用空间,在村民心里地位相当重要。”黄润琳介绍道,在设计过程中,他们把原来广场有的错层都进行了平整,确保广场日后村民能够更好地在广场上醒狮、练武、以及进行传统节庆聚会。在开挖过程中,该广场下方已经发现了三官古庙的两块楹联以及一块横匾,这些石匾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清朝。为了确保开挖不会伤及有可能会挖出的文物,整个开挖过程甚至不能动用钩机。
黄润琳觉得,村民对微改造的想法和意愿对整个微改造设计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参与式设计这种方式,创造一个途径,让村民们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有时候设计师觉得好的东西,村民未必觉得好。”黄润琳坦言,“我是城市长大的,并没有在泮塘村住过,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让我设计,我可能会在广场上设计很多错层,门楼也会做得让游客觉得很好看,反正就是做成感觉很网红的样子。但这显然不适合当地村民。”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