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吴燕玲
发热在医院的病人中很常见,导致发热的原因也十分多,小到上呼吸道感染,大到恶性肿瘤都可能会导致人体发热。有些发热原因易查,有些发热原因一时难以查明。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二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发热病人,从发病到降温,长达3月余。最终医生竟没有给患者用药,其高烧3天就退至正常。
发热3个月,原因始终不明
据记者了解,患者陈某在去年11月底,因外伤致脑颅损伤、左侧锁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实施骨板减压、左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随后便出现间断性发热。
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一周后,患者陈某的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发现身体各项指标已接近正常,但在治疗第15天再次发生高热伴寒战,体温徘徊在38℃-40 ℃之间。医院用抗感染、抗真菌等治疗却无效!
考虑可能是结核病,医院只好请结核专科医院的专家会诊,进行了抗结核治疗,但效果仍不佳,体温反复波动,最高体温达40.4℃,且伴畏寒、寒战等症状。
为进一步治疗发热病症,陈某先后辗转于多家医院。
直到今年3月,患者陈某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且在内二科住院治疗,景洪颖主任会同杜海坚主治医师组织全科对陈某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凭借多年诊疗经验判断,认为患者陈某发热症状可能还存在其他病因。
停药3天,体温终于正常
通过分析患者陈某的治疗过程及检查结果,排除感染性、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等发热的病因,并在各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内二科医生团队分析原因,得出患者陈某发热的原因极有可能为药物热!
于是,医生给陈某停用各种抗菌药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药物。观察1-3天的体温变化,发现高热逐渐退至正常,最终确诊患者陈某为药物热。
不吃药就把三个多月的发热给治好,让患者陈某的母亲觉得不可思议。
抗生素类药物最易发生药物热
使用药物也会引起发热,尤其以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最为常见,且近年来药物热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据内二科主任景洪颖介绍,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据美国研究统计,住院病人由于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15%,其中药物热的发生率为3%-5%。
典型的药物热通常发生在用药后7-10天,药物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不易明确诊断,特别在不伴有皮疹、肌肉痛、关节痛等过敏症状者,常被误诊为原发病未控制和院内感染,从而增加用药量、联合用药及长疗程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热常伴有药疹及全身不适、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少数嗜酸性细胞增高。一旦确诊药物热应尽早停药,患者体温多于48-72小时内降至正常。
若治疗不能中断,可行替代药物治疗。如果有皮疹,可适当选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而敏)、异丙嗪等,尽快制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