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子军
手机“来电显示”是一种基础的通讯服务功能,智能手机还会显示特殊的“标注”信息,比如有的号码被标注为“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电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是否选择接听。然而随着电话标注功能被广泛使用,这个功能近来开始慢慢“变味”了。(4月18日央视财经客户端)
骚扰电话让人不胜其烦,要求治理的呼声相当高涨,“标注”软件的开发应用,不失为广大手机用户的福音。但是,跟其他应用技术一样,“标注”软件用于正道,就会给大家造福,反之则不只添乱,还可能沦为祸害。恶意乱标注进而收费查询、取消,衍生出黑色产业链,既损害了他人的通信权益,又破坏了正常的通信秩序,自然不能被容忍。
恶意标注缘何能够成为一门“生意”?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服务的缺位。给用户提供通畅、无骚扰的通信服务,保障用户合法通信权益,是电信运营商应尽的义务,治理广告、骚扰电话乱象,自然也是电信运营商分内事。正是因为电信运营商长期缺位、不作为,广告、骚扰电话成公害,继而给了不法分子开发、利用“标注”软件牟取不义之财的可乘之机。
要遏制、治理恶意标注乱象,固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出手依法打击、取缔,治本之策还是要靠电信运营商及时补位。恶意标注的出现本身就表明,治理广告、骚扰电话技术上不是问题,电信运营商没有无动于衷、听之任之的理由。只要电信运营商从技术、规则、操作层面,科学、严谨、无偿地把善意标注做到位,恶意标注就失了市场、无利可图。
这既需要电信运营商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遏制广告、骚扰电话、信息作为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的一项必要工程做实,也需要相关主管、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制,建立起对不作为、作为不力或乱作为者的惩罚机制,督促电信运营商履行好主体责任,有效净化通信市场、优化通信服务。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