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齐聚广州,探讨未来教育“相处之道”
2019-04-17 16:32 广雅中学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未来变革路在何方?

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为12所广东省、广州市的优秀中小学授牌

13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和广东广雅中学联合主办的“相处之道——中国文化传承与未来学校高峰论坛”在广雅中学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教授,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卢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红,广东广雅中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叶丽琳,广东实验中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全汉炎,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常务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刘恋,以及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各区200多位中小学校长出席论坛,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和路径。

未来学习中心

“一人一课表”将成为现实

朱永新教授作了题为《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的演讲。他指出,现代学校制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时代,现在的学校制度也处在大变革的前夜。他所构想的未来学习中心,不再像现在的学校一样成为与其他学校不发生联系的教育机构,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未来学习中心的根本特点,是从传统学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真正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一人一课表’的学习方式将真正成为现实。”朱永新表示。

未来学校

根植中国文化连接全球

在吴颖民主持下,与会嘉宾就“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主题对话

在主题对话中,各位教育名家阐述了精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叶丽琳表示,在广雅中学的教育过程中事实上一直在践行朱教授的新教育理念。例如课程为王,在广雅内部的各所学校之间共同教研,创设出多元有特色的课程,而为了课程实施,已经实现了教师走校和学生走校流动。“广雅国际课程的学生每年都要到海外的学校去学习体验一个月。这种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未来学校一定是根植中国文化,连接全球的。”

卢志文指出,未来学习中心的概念打破了地域,但学校文化力的根在本土。他认为,应该用中国本土的课程扎根,然后以中国的教材体系培养出一个能对接世界一流大学的通道,这就是国际化。“文化寻力的可贵之处在于把文化的根扎得深,同时又有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实践的机会,是以本土文化的特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王红认为,未来学校最起码有两点:一是一定是尊重生命的学校;二是一定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学校。“国际教育应该是用本土的课程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我们一定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去研发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内核的课程,用这些课程去跟国际对话。”

刘恋认为,我们面向的未来虽然不确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全球化。“跨文化的连接能力成为我们培养人的最基本的底层能力,同时因为它是解决跨文化交流场景的能力,因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带有文化属性。未来的教育模型应该是在跨国多元的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去构建我们的学校教育,即必须要有跨文化的教学空间,才能成为未来学校。而这就是发起文化寻力的初衷——寻找文化的力量,在跨文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水温’跳转的过程中,更加理解自己的文化。”

论坛期间,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还为12所广东省、广州市的优秀中小学授牌,正式成为“文化寻力项目基地学校”。文化寻力项目由TBI国际教育集团与文化部于2014年联合发起,致力于通过分布在中国、美国等不同国家的团队以及互联网技术,连接中外学校,打造跨越国界、没有围墙、面向未来的新型全球学校,培养传承中国文化具备超强跨文化连接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