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网约护士真的来了!医患怎么做?这份方案有解答!
2019-04-04 19:47 羊城派 原创
今年3月-12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等9市,将确定不少于5家医疗机构展开试点工作

文/羊城派记者 丰西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0号)要求,我省成为全国6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直辖市)之一。

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医疗保障局、省中医药局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护理各项服务内容进行了明确。

根据方案,今年3月-12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等9市试点地区,将确定不少于5家医疗机构展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其他12个地市可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医疗机构试点,有条件的地市可探索以县(市,区)或医联体为单位开展试点。

必须依托有条件的实体医疗机构

方案对全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功能与定位进行了明确。方案指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派出在本机构注册(含多机构执业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为实体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不得独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并且,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或已开展护理巡诊服务或护理服务已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含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

具备或已依托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申请、跟踪、评价等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

“网约护士”至少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

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也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证书》,并能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记录及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方案对“互联网+护理”的服务对象进行了明确,主要是:

出院后患者;高龄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母婴人群;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

首批43个服务项目涉及多个方面

那么,广东的“互联网+护理”能提供哪些服务呢?

方案以需求量大、安全有效、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消毒隔离达标、不易发生不良反应为原则,并经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第一批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产后访视、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试点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后从中遴选本机构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实施。

广东省第一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明确了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情况,分别是:

服务对象病情疑难复杂或病情不稳定,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的;涉及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需提供输液等创伤性且医疗安全风险大或对操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护理项目的;超出常规护理服务项目范畴的其他情况。

“网约护士”上岗前要培训要考核

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不少人担心其管理和安全性,记者留意到,方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明确。

方案指出,试点医疗机构要建立或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分管院长,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建立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负责协调组织对服务对象综合评估工作和落实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从业护士(以下简称从业护士)的专题(专项)岗前培训,统筹安排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同时,对护士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伦理要求、综合评估和照护计划制定、护理记录、出院准备及重点病种(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肺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髋关节置换术等)的护理要点、全病程管理临床路径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探索建立护士不良执业行为记录清单

方案还要求,试点医疗机构应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相关服务规范和技术指南等,确保“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有序开展。

提供服务过程中,从业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服务对象病情出现变化,不宜继续提供当前护理服务时应及时转介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服务项目涉及药品的,需有在本省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具的处方且经药师审验合格后方可提供服务。

同时,方案明确,试点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及时受理和处理违规“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为的举报,对未依托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信息平台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整治;探索将试点医疗机构派出的从业护士不符合人员资质、非试点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工作等违规情况纳入医疗机构校验工作范畴,探索建立护士不良执业行为记录清单。

提供服务前医院要对患者全面评估

此外,方案还明确,试点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应组织医师、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相关人员对申请人疾病情况、健康状况、既往史、心理/家居条件、护理需求等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可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记录及签名并及时上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及安全性。

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前,应对服务对象进行护理专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服务结束后应按照现有规定书写护理记录并上传至信息技术平台。

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那么,“互联网+医疗”服务将如何收费呢?方案明确,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护理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公立试点医疗机构应按照现有的价格政策落实相关工作;非公立非营利性试点医疗机构可按照现有护理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内涵后自主定价;非公立营利性试点医疗机构可根据供需双方需求自行设立服务项目(不得提供超出附件的服务项目)、自主定价,试点期间的费用标准可综合考虑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位等因素。

收费标准(含服务项目名称、计价单位、项目内涵、除外内容、价格标准等内容)、支付方式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通过网络页面、价目表等形式予以公示。服务完成后应主动提供医疗机构收费明细清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