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蒋隽 通讯员 李芸
3月6日,电影《50米之恋》导演李依理,走过东方西方、万水千山之后,回到度过三年高中生活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
在这里,她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从此踏梦前行;出走16年,归来仍是那个爱讲故事、欢乐的女生;不同的是,她知自己热爱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有所成就。
当天,她接受了华附沙龙团队、华附学生媒体(电视台、广播站、info杂志社、摄影社)的采访,为师弟师妹们解答困惑,并为学校老师们播放《50米之恋》。
观影过程笑声不断,对她有欣赏,更有诚恳的鼓励,一如当年。
搞怪、欢乐、爱讲故事
34岁的李依理,回到17岁的高中,依然是那个搞怪、欢乐、爱讲故事的女孩。一边为安慰两鬓染霜的老师,扒拉着自己的头发说:“看,我都有白头发了”;一边自信满满的“装嫩”:“应该穿校服回来,冒充高中生重走校园。”
李依理的电影上院线,华附的老师、同学、校友都很骄傲,“倾巢出动”买票看电影支持。
不过“神学院”的支持可不是好消受的,严谨又严苛。班主任、英语老师梁厚富携家人到影院观影,“第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还特别仔细看英文字幕有没有问题,够不够地道”。
听完班主任的观影过程,李依理拍胸口大笑:“压力好大啊!辛亏我自己一字一句地把关英文字幕好几遍。”
被班主任“催眠”
李依理回忆,当年全年级400多号人,她排250名左右,物理30多分、数学60多分,“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生,是梁老师‘催眠’我,让我相信自己是个‘才女’。”
梁厚富老师说,李依理的一次班级发言,让他印象深刻,“表现力极好,会讲故事,又带有一点小搞怪、小幽默”。于是启用李依理当宣传委员,组织班级大小活动、出黑板报。
李依理出了3年的黑板报,“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很用心地去想、去写”;组织班级活动需要事无巨细的考量和安排……这一切都与她后来的导演职业有相通之处,“导演就是什么琐碎事都要管、任何工种都要协调的人”。
数学卷子上谈人生
李依理曾经是“数学渣”,“150分卷子只能考60分那种”,但高考数学达到140多分。逆袭成“数学霸”的原因不是刷题,而是数学老师罗碎海课堂上给她开启了宇宙和哲学的世界,“罗老师上数学,不仅仅是在讲数学,更是开启了我宇宙观、人生观的思考。感觉脑袋被打开了,世界这么有趣和宏大。”
每次的练习和考试试卷,罗老师都要求订正。李依理订正之外,会在题目旁边写一段话,“不是问怎么解题,而是跟数学题无关的、人生困惑啊、人生观的东西,罗老师每次也写一段回复。”师生俩就这样一来一回的在数学卷子上谈人生,“至今我都保留了一沓这样的试卷。”
当年的罗碎海老师,逼自己比逼学生“狠”多了:作业、试卷不过夜,当天改完,第二天讲解。
他的教学追求是让学生感悟数学和哲学之美,“知道数学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数学跟生活、经济、社会都是有关系的。课堂上领悟了,补充练习不用多,(学习效果)问题就不大了。”罗老师说。
“催眠才女”进化成实力才女
至今,李依理都感谢华附老师当年给自己的空间、包容和欣赏,“其实高一、高二成绩不好的,看了好多小说。”到高三,成绩突然从200多名,跃升到30多名,进步巨大。
家长会上,梁厚富老师特意让她作为“典型”发言。结果,“心大”的李依理第一句话就跟家长们说,“200多名也挺好、挺快乐的。”让大家哭笑不得。
爱讲故事的李依理,是语文老师最“怕”的学生。因为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遇到叙述文她能写得特别好拿高分,遇到议论文就惨了,太爱讲故事容易跑题……考试成绩要么特别好,要么特别差。
高考语文,果然因此“考砸”,只拿到90多分,虽然数学、英语考分都很高,还是被调剂了专业。
从中大毕业后,立志电影工作的李依理拿到当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在中国唯二的两个名额之一,赴美留学。
专业上排名全美第一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靠近好莱坞,李依理充分参与到高度发达的电影工业,在片场摸爬滚打、从场记干起,什么工种和岗位都体验过,甚至开过装载家具道具、器材的大卡车,“那种非常巨大的大卡车,很多白人和黑人同事都开不了,还特别给我拍照,一个巨大的卡车旁一颗小小的亚洲女生,反差特别大。”
从2003年华附毕业到2013年,她的硕士毕业作品《How to Change the World》获2013美国 First Film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2013伦敦喜剧电影节“最佳喜剧短片”,再到2019年《50米之恋》全国院线上映,十几年间,普通女孩李依理完成蝶变,从“催眠才女”真进化成了实力才女。
华附印记:被打开心智,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总结华附三年对自己的影响,李依理说:“好像突然打开了心智,第一次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努力拼搏。以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老师、学校推着走,突然一通百通,思考成为想成为的人,学会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梁厚富老师分析,李依理的“逆袭神话”不是没有基础的,“前期她在自己的兴趣上积累了能量,后面才能爆发。”
多年的实践让他感觉到,“真正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兴趣点抓住,老师指导到位,学生思维开拓了,就学得轻松,而且乐在其中。别急着比,急什么呢,(学生)有生长阶段的,每个阶段任务做好了,自然胜在最后一次。”
罗碎海老师对素质教育则有自己的“蒸馒头理论”,要有耐心给学生感悟、生长的时间,“就像蒸馒头,给足时间大火慢蒸,最后一下揭盖子。不能不停地揭盖子,蒸一会就揭开看看变大了没有。”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