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有这些重要发现!
2019-03-12 11:55 羊城派 原创
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汇报会今日举行,这是省考古所三十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的汇报会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刘锁强

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今早(3月12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考古所”)举办为期一天的“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汇报会”,据悉这是该所三十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的汇报会。

汇报会现场 黄宙辉 摄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省考古所开展基建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共29个,共发现遗址、遗物点、建筑基址等各类文物点近百处。

共发现各类文物点近百处

在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介绍,经统计,该所开展基建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共29个,其中公路、铁路与天然气管线等线型项目调查总长度约2241公里,工业园区、机场等块状项目调查总面积近317万平米,共发现遗址、遗物点、建筑基址等各类文物点近百处。主动性项目也取得重要成果,青塘遗址获评中国社科院考古论坛“2018中国考古新发现”;大洲湾遗址、上正村古遗址群、肇庆古城驿道遗址、莱山遗址六朝墓群获评为“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

此外,该所水下考古中心继续对“南海Ⅰ号”沉船本体及船货进行有计划的发掘和保护研究工作;开展西樵山石燕岩古代采石场水下考古调查及测绘。该所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完成文物保护项目10多项。

考古一线专家点评八个项目

汇报会上,省考古所重点汇报了2018年度广东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八个重要项目,包括:“乳源莱山六朝至唐时期墓葬群考古发现与收获”“关于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功武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为例”“‘南海I号’2018年的发掘与发现”“广东先秦考古新发现——东源大顶山墓地考古发掘成果”“让公众走进考古遗址——以银岗古窑场遗址保护规划为例”“龙嘴岗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南海西樵山石燕岩激光与声呐测绘融合技术”。

全洪、朱海仁、魏峻、郑君雷、刘成基、吴凌云、许永杰、吉笃学等八位广东省文物考古一线专家对上述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

2018年度广东文物考古重要项目

一、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地点发掘区

经过三年考古发掘,英德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个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动物骨骼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文物标本一万余件,建立起距今约2.5万至1万年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并有中国目前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华南最早的穿孔蚌器、广东年代最早的陶器等重要发现。青塘遗址的考古成果是华南史前考古的新突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广东先秦考古新发现——东源大顶山墓地考古发掘成果

大顶山墓地航拍图

东源大顶山墓地位于东江上游,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2018年5月至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平米。本次发掘主要成果是发现14座商周时期墓葬,出土150余件陶器、玉器、石器以及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并提取大量土样、碳样和植物遗存等重要标本。其中M3出土逾20件完整细席纹陶,为近来广东省考古发掘所少见。东源大顶山墓地的考古发现为进一步建立东江流域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广东商周时期社会与历史发展进程、岭南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徙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三、乳源莱山六朝至唐时期墓葬群考古发现与收获

乳源莱山六朝至唐时期墓葬群Ⅱ区航拍图

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韶关机场建设对工程用地范围内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至2019年1月,共计清理六朝至唐时期墓葬55座,出土金、银、铜、铁、陶瓷、滑石等器物460余件。墓葬整体保存较好,器物组合关系完整,年代延续性较强,从墓葬排列来看,墓葬群应为一处或多处家族墓地,这一考古材料对于认识广东乃至整个岭南六朝至唐时期考古学研究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具有积极作用。

四、“南海I号”2018年的发掘与发现

“南海I号”上的瓷器

“南海I号”沉船位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现,后经整体打捞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中国水下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亦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迹。2018年“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经初步统计,该年度出土文物数量约106000件,以瓷器为最多,还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铅锡金属器、竹木漆器、朱砂等类型。

五、南海西樵山石燕岩激光与声呐测绘融合技术

石燕岩采石遗址的水下工作场景

石燕岩采石遗址数字化方案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水上、水下数据采集,运用新的数字化理念与最前沿测绘技术,通过多手段、多技术,以此对比出不同测绘手段在岩洞数字化保护中最合理的保护手段,并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上提出挑战,促进探索水下文物保护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技术,开创多学科、跨学科联合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推动水下考古理念和技术产生新的重要突破。

六、龙嘴岗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保人员对龙嘴岗墓地整体提取回的固封物进行清理

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人员编写了《广宁龙嘴岗墓地青铜器实验室考古计划书》,并按照计划书对该墓地发掘中整体提取回的一批脆弱青铜器进行了有步骤的清理和保护工作。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文保人员清理和前期保护的文物为123件,并对部分典型器进行了初步的检测和分析,总结出一些用于脆弱青铜器保护的经验,对该所后续的青铜器保护和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七、关于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功武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为例

功武村总体格局图

功武村古建筑群包含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2002年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功武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中,首先以价值评估为核心,分析文物本体所包含的内容,进而确定保护对象。其中,着重对传统街巷该如何确定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进行了探索。依据对保护对象的综合评估,重新调整保护区划并提出相应管理要求等,使其更具有可实施性和合理性。

八、让公众走进考古遗址——以银岗古窑场遗址保护规划为例

面向公众开放的银岗古窑场遗址

银岗古窑场遗址是省考古所参与调查发掘的一处从西周、春秋直至战国期间无明显间断,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型制陶工场遗址。银岗古窑场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从保护区划调整、遗址公园建设、游客配套设施、公众考古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充分展示、保护和传播遗产文化价值,发挥其社会价值。(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图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