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强调,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要将涉嫌违法违规的App、微信公众号报告当地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
那么自《通知》下发后,学习类App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现象有无明显改善?为何有害App会在校园里“游走”?《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看成绩排名需付费
借排行榜诱导消费
王硕(化名)刚上初中三年级,不过他接触学习类App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
从他上初一开始,学校老师就推荐他们使用一款学习类App,主要用于查看考试成绩和排名。那时候,这款App是免费的。虽然最后他和同学们会从老师那里知道自己的成绩,但考试后迫切想看到成绩的他们会选择下载这款App。
在王硕上初二时,这款App不能再免费查看成绩,要想了解任意排名,需要成为会员,一年交360元。
记者在查看了这款App的介绍界面后了解到,这是一款以学生考试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家长和老师提供定制化教育服务,付费后用户可以获得学生的“排名分析、偏科分析、试题失分分析”等信息。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在上述App最近的介绍界面中,记者发现,已经不再出现可以查看成绩排名的功能描述。
随后,记者在不同应用市场中以“作业”“学习”“答案”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下载相关App后发现,在《知》下发后,目前学习类App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现象明显减少,但仍有一些App涉嫌通过排行榜等途径诱导学生消费。
打开一款App,记者发现,在“答疑”一栏最上方出现一个名为“最强粉丝团”的栏目。在这里,用户可以选择加入时下一些年轻艺人的“粉丝团”,增加明星“战斗值”,提高栏目中的排名。
记者注意到,从2018年12月累计至今,榜单前几位明星的战斗值已达10万以上,在每个明星的粉丝团中,战斗值贡献较高的前几位粉丝一般可以达到1500以上,而根据规则,每个用户可以通过搜题和答题的方式获得战斗值,每次可分别获得1分和3分,每天上限为3次;还可通过搜题求助老师(每次可以获得3分)和找老师辅导(每分钟可以获得6分),不限次数和时长,但均需付费,费用为每分钟1元或开通套餐。以此推算,各个粉丝团排名较高的成员至少需要付费辅导近百分钟才能达到榜单中显示的战斗值。
采访中,还有学生向记者反映,一些学习类App的讨论区存在涉黄现象。一名初中女学生告诉记者,她在学习类App上看到过“黄段子”,甚至还有被“调戏”的经历。
而赵昊(化名)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他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也很担忧,“留作业、测试、查成绩都要用App,除了伤眼睛外,自制力差的小学生有可能利用通过学习类App写作业的机会玩游戏,可能更加沉迷手机和游戏。而且很多平台会不断地宣传一些搜题类软件,导致孩子直接抄答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徐娜(化名)在手机里下载了4个学习类App,有的供家长使用,有的作为布置各科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工具,还有一个App供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徐娜认为,学习类App能对教学活动有一定促进作用。“例如,语文学科的阅读、朗读、背诵等,我们没办法在课内时间完全检查到,但是可以让家长把孩子们的背诵朗读情况录下来分享到App上,我们再一一检查。”
在徐娜看来,学习类App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学习类App会自动批改作业,导致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完全掌握;有的学习类App操作界面还不够完善,家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故障,操作较麻烦;而且现在的学习类App功能比较单一,缺乏整合学科和功能的学习类App。
对于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徐娜认为,可运用技术手段和强化监管推动正确合理使用学习类App,如果监管工作到位,诱导学生玩游戏、付费的App在校园里便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运营方各自为战
名目繁多同质化
根据《通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订相关业务,卸载App,取消关注有关微信公众号,坚决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
对于校园有害App出现的原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一些App中,学生花钱包年后可以查看成绩排名,还有一些App中包含过多游戏和低俗信息,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所致。学习类App的开发、推广是一种商业行为,对于学习类App上哪些信息可以发布,发布程序如何,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来限制App厂商的行为,App厂商就会一味逐利导致各种问题出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pp进入校园还不是很成熟。很多公司都想进入校园,但各个App相互之间不能通用,与学校的需求也不能完全匹配,所以学生和家长在使用时可能会有障碍和问题。”储朝晖对记者说,“目前,在学习类App领域,各公司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采取统一方式整合和管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习类App的同质化以及电子题海训练的问题,与教育评价机制有关。当教育机构看准这一市场商机后,一哄而上,导致各款学习类App大同小异,所有作业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质量的学习类App应投入力量研发个性化作业,但毫无疑问,这需要很大的研发成本,一些学习类App运营方认为即便研发个性化作业,也不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选择重营销不重质量的经营方式,还有的运营方则以提供作业为名,实则是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元化经营。
熊丙奇对记者分析,有害App进校园主要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有的App本身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其背后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对App开发、运营商监管不力;第二,App名目繁多、鱼龙混杂,一些App以帮助学生学习与教育信息化为名大举进入校园,学生下载使用的App很多,其背后的问题是有的学校给各类App进校园开绿灯,没有严格审查App内容,有的学校与App运营商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第三,学生在使用App时,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职责,学校也不查看App更新,有的App运营商盯着这一漏洞,提供低俗内容引诱学生在使用学习类App时花钱玩游戏,学生表面上在用App学习,实际却是用App玩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学习类App的监管并不严格,对于学习类App中的游戏,并没有按游戏产品去监管,这就让学习类App打了擦边球。一些学习类App以免费作业为名,吸引学生下载安装App,再用游戏、低俗内容吸引学生花钱购买游戏装备。对此,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监管,要求学习类App必须提供作业服务,而不能超出经营范围提供游戏产品。”熊丙奇说,“有的App声称学习类App中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了一段时间的作业后,进行休息调整,这是在钻监管的空子。必须严格监管,避免让学习类App游走在灰色地带,避免有的学习类App绕过对游戏的监管,超出自身范围运营。”
严格审查App内容
监管立足依法治教
《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对App的内容、链接、应用功能、信息安全等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要保障学生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储朝晖认为,学习类App的发展是市场行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要杜绝学习类App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严格依法依规治理,明确学习类App应适用的规则,比如应包含哪些内容,还应明确信息发布的规则,如不能大范围公布学生成绩等。对于市场行为,不适宜一刀切完全由行政来主导,在明确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学校自由选择,在不同学习类App中,选择一个更便捷、内容更干净的产品,这样才能让校园App的发展走上正常运转、良性发展的轨道。
熊丙奇认为,治理学习类App,关键在于加强对学习类App的监管。此外,学生、家长在选择学习类App时要理性。而学习类App运营方必须意识到,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服务,才能让学习类App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监管学习类App的难点在于,有的学习类App名义上是学习,但实质是游戏,绕过了对游戏经营的监管,因为教育培训和游戏运营的监管主体不同。因此,要严查以学习为名实际运营游戏的App,要区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适度玩的益智游戏,与以学习为由头却主要以游戏为卖点的两种情形之间的差别。这就需要在对学习类App进行监管时,组成专家委员会,审查App中的内容。”熊丙奇说。
对于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熊丙奇认为,学校应该发挥学科教师的作用,由学校的教师委员会对App所能发挥的教育、管理作用,进行专业论证,实行教育为本的管理和评价,从提高教育质量出发,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不是盲目一哄而上,也非一声令下一刀切。
“对学习类App的监督管理应该立足于依法治教,以及各方依法履责。”熊丙奇对记者分析,“比如《通知》中提到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App发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信息,如果学校在使用App时,由教师委员会进行专业论证,那么就不会用App发布学生成绩,因为这是在线下被禁止的做法,不可能转移到线上就合乎规定。另外,《通知》主要针对如何禁止有害App进校园,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的责任,而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在推荐学生使用App时,应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审议、同意,让家长知晓学生使用App的情况,并告诉家长应该履行的监护责任;二是家长在学生使用App时,要切实尽到监护责任,及时查看App的内容更新,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使用App的习惯。”(杜晓 徐静华)
来源 | 法制日报
图片 | 羊城晚报资料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