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看广府】今日诗眼:善
2019-02-21 23:05 羊城派 原创
“慈善之城”将成为广州新名片

文/羊城派记者 林诗妍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千年古都,慈善之城。

互助为核,福泽百姓。 

广府庙会进入第三天,慈善庙会也在发挥光热。 

历年来,慈善都是广府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庙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的庙会虽然有慈善活动,但较为零散,没有规划性和系统性。直到去年,广府庙会首设慈善庙会,设立广府庙会公益基金,将广府文化和慈善文化融合,借助庙会这种传统节庆活动,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助力广州创建慈善之城。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广府善缘,由来已久

其实,慈善也是广府文化的一大特色。据资料记载,广府慈善有着悠久的传统。东晋年间,广州多次发生瘟疫,著名医学家葛洪、鲍姑夫妇用井水煮药救治百姓,活人无数,至今三元宫内仍有鲍姑井,见证了这对神仙眷侣的传奇善举;

同治十年(1871年),在洋行打工起家、后成巨富的商人白伦生牵头创立了近代广州最早的善堂——爱育善堂。当时正值乱世,在那个艰难时势里,广州的民间慈善应运而生,林立于西关一带的善堂成了贫民们的守护神;改革开放后,广州成了海外侨胞以慈善资助的方式回馈祖国的首选之地。

1984年11月,香港慈善家霍英东为中山大学捐资3700万港元兴建体育馆,这一笔有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捐赠,引领了华侨慈善资本回乡支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潮流。

2016年《慈善法》出台,国内慈善格局为之一新。2018年,广州提出建设“慈善之城”, 这座向来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城市,慈善软实力不断增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何为善?爱人者,人恒爱之

近年来,广州的慈善事业与广府文化密切结合,传统的慈善文化元素再次繁盛。同时,广州市的慈善事业与更多新兴元素结合,出现新的发展。

今年的慈善庙会上,越秀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关爱基层社会工作者子女项目——越秀健康童行之情暖童心项目,为越秀区困难或患有重大疾病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未成年子女在经济上提供扶助。从此,为社区困难群众而四处奔走的社工们,在自身需要援助时, 也再无后顾之忧。

基层一线工作者莫渭雄,去年5月突然查出患有严重肝病,救治5个月后不幸去世。年仅48岁的他留下了已经退休的双亲和没有固定收入的妻儿。主办方决定将莫渭雄正在就读初中的女儿作为越秀健康童行之情暖童心项目的首个受助对象,开展连续三年每年1000元的助学资助。

传播“善”,从小开始

广府慈善庙会也尝试将“慈善”理念融入教育,走进校园。在建设大马路小学,开学日当天就以“校园庙会”的形式,以“扇”言“善”,向学生们传播中国传统“善”文化。古代,中国常把扇子作为朋友相赠的礼物。因“善”与“扇”同音,古人借扇寓善。为此,学校让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堂学习、课外资料搜集、优秀扇子作品欣赏、亲手制作中国扇等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扇文化精髓。孩子们虽然对“善”文化还一知半解,但一颗关于“善”的小种子已经播在心里,未来定会生根发芽。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广州不仅仅是“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南国明珠”“美丽花城”,让其更为耀眼的,将会是 “慈善之城”的城市新名片。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