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 不知知网,读博有多虐,翟天临知道吗?
2019-02-18 13:41 羊城派 原创
温馨提醒:道路千万条,论文第一条,论文不写好,延毕两行泪!

文/知马力

“知网是什么?”2019年的寒假,最大的瓜莫过于一宗由知网引发的“惨案”——

演员翟天临直播时一句大话,被网友接连扒皮:读博期间接连拍戏上综艺、论文多处涉嫌抄袭、学术不端……

“不知知网”的翟天临,引起了全网硕士、博士们的强烈声讨。

在普遍设定为HARD模式的博士之路上,翟博士没有脱发、没有C刊论文、没有延毕的恐慌、没有一年360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他另辟蹊径,用EASY模式轻松get博士学位。 

按照网友汇总,翟天临在读博4年期间,至少主演11部戏、参演7部戏、24个代言、17个综艺,学术方面,却仅有两篇称不上期刊的小论文,且其中一篇查重率高达40.4%。

近期,又有热心网友将翟天临的硕士毕业论文与2000年陈坤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的毕业论文进行比对,结果发现相似处达到了13处,重复内容占比1/3,复制比(除去文献引用)高达25.9%。

再往前追溯,立下“学霸”flag的翟天临,曾经开的“挂”纷纷遭到质疑:高考文化课过重本线,数学却只有19分?保送研究生背后是否有猫腻?

学霸人设的外衣一层层被揭开,此时暴露在聚光灯下的翟天临,也许是一个好演员,却不是一个好学生。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术圈中,论文是跨不过去的一个坎儿,硕士博士能否顺利毕业,学术成果、论文的质量关乎成败。尤其是拿到博士学位,更需要深入、专业的学术水平。

众所周知,博士宽进严出,考上博士只是第一步,顺利毕业才是终极大BOSS。 

所以,与翟天临相比,普通人读个博士有多虐?

恐惧一:秃头 

没有博士能摆脱秃头的恐惧。

网上曾热传一张从本科到博士的发量图,一般人熬到博士毕业,发际线一步步在后退,秃头概率与日俱增。

熬夜做实验,熬夜写paper,熬夜做项目……怎能不秃头?

恐惧二:发paper 

博士文凭之所以难拿,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论文难发。

“论文没写完不敢给导师拜年”,这并不是段子。

据了解,一般国内985高校理工科博士毕业要求发两篇SCI,人文社科类要求会适当降低,一般也要在竞争激烈的C刊上发表至少2篇小论文,外加10万字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方能毕业。

要想顺利毕业,多发论文才更保险。

翟天临事件一出,已有不少导师开始给自己的学生敲警钟:以后论文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温馨提醒:道路千万条,论文第一条,论文不写好,延毕两行泪!

恐惧三:延毕 

博士毕业有多难?教育部各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7年,我国高校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均超过56%,其中,2016年未正常毕业博士的比例甚至高达66%。

Nature的统计数据显示,有45%的博士曾因焦虑或抑郁而寻求帮助。 

从笔者自己到笔者身边的硕士、博士,在读期间无不曾被“延毕”的恐慌笼罩。

尤其是博士,在顺利发够论文、顺利毕业之前,甚至不敢自称“博士”,只敢称“博士生”。

最近刚刚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的北大博士陈更也说,她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能顺利毕业。

同样是博士,普通人要发2-3篇C刊才能毕业,明星却可以例外,而且还可以被北大录取为博士后,公平吗?

网友呼吁学术公平,既是心底的渴望,也是教育、治学的底线。

借用知乎网友“潜龙”的一句话:“谨愿每个有学者之名者,都能专心治学。若不专心治学却贪恋学者之名,是令人心痛且愤恨的。” 

当博士成了“镀金”的光环,“学霸”成了明星人设,名人用学位为自己贴金,学术不端、学术造假之风染指学术圈,对于兢兢业业做学术的真博士们来说,还能否有一方净土?

翟天临事件掀开了学术圈乱象的一角,近日有关部门相继表态。 

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就翟天临事件成立调查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发出调查声明。

2月15日,教育部用“零容忍”来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称绝对不能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 

2月16日,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处理。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