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院捧回三等功:它的智慧法院有多智慧?
2018-12-19 09:32 羊城派 原创
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的首案中,当事人从立案到开庭到宣判,一次也没去过法院

文/羊城派记者 董柳 通讯员 隋岳

近20年间,广州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步步“紧逼”,从1998年首次突破10万件到2017年42万件,法官办案压力“山大”。向智慧法院借智慧,广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

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三等功,这是近年来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中级法院。沉甸甸的“集体三等功”里,广州智慧法院建设颇具含金量。

从审务通手机APP、律师通手机APP,到“广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再到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智慧法院建设走在前列。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的首案中,当事人从立案到开庭到宣判,一次也没去过法院。

从立案到开庭宣判
当事人不用去到法院

广州互联网法院今年的诞生,是广州智慧法院建设的最新“重大成果”。

今年10月25日上午,广州互联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案件。广州市民郑先生因天猫超市所宣传的限时抢购活动没兑现,将天猫公司告上法庭。当天,广州互联网法院当庭宣判:天猫公司向郑先生赔偿1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现如今,判决已生效。

然而,该案从立案、送达、开庭到宣判,仅用了15天,而这15天理,原被告自始至终都没去过一次法院。这就是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的最大区别,也是互联网法院的独特魅力所在。

据了解,郑先生立案使用的是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网上诉讼平台。法院经审查后受理该案,天猫公司代理律师在平台上进行了答辩。原来,平台会保留参与过诉讼的当事人联系方式,天猫公司信息已在平台保留,故立案后,系统自动关联了天猫公司,并第一时间发送信息提醒应诉。

立案后便是举证质证阶段。广州互联网法院专门开发了线上证据交换平台,免去当事人往返法院的不便。平台界面很像一个原被告和法官组成的微信“聊天群”,原被告提交的证据信息即时呈现、“群内”共享,还能根据需要选择视频方式交流辩论。

开庭时,由于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网络法庭只有审判席和大屏幕,不设原被告席和旁听席,也没有书记员席位。原被告在线“进入”庭审现场,出现在大屏幕上,法官端坐屏前,主持双方有序“隔空”举证、质证和辩论。

互联网法院审理现场 图/通讯员供图

最后,法官当庭宣判。接下来是判决书的撰写和送达。裁判文书撰写、审核完毕后,法官线上点击“签发”,平台即随案生成签章,并电子送达给案件当事人,当事人登录广州互联网法院网上诉讼平台即可查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向智慧法院借智慧
破案多人少发展难题

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也让案件数量水涨船高。

1998年,全广州法院受理案件数首次突破10万件,2012年首次突破20万件,2015年首次突破30万件,2017年达42万件。

一方面,是案件数量如潮水般涌入法院,另一方面,还得保证诉讼服务和审判质量不“降级”甚至还要谋求“升级”。

向智慧法院借智慧,是广州法院作出的历史选择。

为破解“案多人少”等制约法院科学发展难题,推动司法提质增效,广州法院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据了解,广州全市法院为群众、法官、司法管理部门提供移动智能的信息化服务,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100%。

目前,在广州法院,群众、当事人、律师可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审务通、律师通等手机APP,“广州微法院”小程序等渠道提起超过40项诉讼服务事项,实现跨平台、全天候、零距离服务。

广州还积极探索广州法院移动互联司法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广州微法院”实现诉讼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提供23项诉讼服务,累计用户8.2万、总访问量近30万人次。

建成广州法院司法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全国首个裁判文书说理库,深化“智审”系统应用,实现类案识别推送、文书辅助生成,建成“智卷系统”,诉讼材料实现全程过程化扫描,实现电子卷宗深度应用……这些举措为审案提速、为审判提质,最终惠及的是广大群众。

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将以“广州微法院”为主要载体,为当事人、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的移动应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