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羊城派记者 郑紫薇
喜欢读书,写点文字,偶尔拿去发表或出版,书总在身边来去,如潮落潮涨,心里感慨绵长。
平时有空就到处淘书,垒满几壁还要去搜书,人被书束缚了,苦不堪言。要是哪本书被人借走,总是心心念念,拐弯抹角催着人家归还。有时想送出一些,拣出一堆,却发现都很重要,又放回原地。曾经送人一部布面的《聊斋志异》,一年后竟又要了回来,实在可笑。
读书本是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却使心累得不行,这背离了读书的本义!有一次,下决心卖掉一批旧书,收书人说书上最好不要盖章,他可以当七成新的书卖出,价格还能给我提高一点,但盖了章的卖不起价。
我觉得很有道理,抓紧读了一批,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直接卖了。但是一年下来,留下盖章的却没几本。我发现,好多书其实不重要。为什么?只有读,才会知道一本书的分量,也清楚了哪些完全不必买,大大减少了盲目性。
书是用来读的,只有读才会感受到难以言说的妙趣和轻松。我很感谢这个收书人的及时出现,加快了我读书的新陈代谢。这是说读书要勤快,不要欠账。
我又想,要是他没有出现呢,我那些书什么时候才舍得丢开。归根结底,我还是太倚重那些藏书了,觉得都重要,职业和修养离不开书的引导。我把书看得太重,书把我俘虏了。
读书能长见识,读得多了,自己对事物就有见解。但不是读得越多,心里就越开阔,有时过于清醒,喜欢较真,总与世界格格不入,心里愈加壅塞,烦恼不断。这是读书讨苦吃,不如不读呢!
如何看轻一本书?早年读过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他说:“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
贾平凹以自身体验,讲解读书真谛。可是那时我没读懂,怎么能把书拉到脚下来呢?后来明白,没那个经历、没那个积累,你是没有力量把书拉到脚下来的,本本书都是唬人的圣经。
还是要老老实实去读,水到渠成,看轻一本书的时候,身子就站直了。过去总一个劲地为书里的内容动情不已,不知不觉中,自己跟着书飘远了,读得再多,还是忘记了自己。
现在,要是哪一句话、哪一个观点,有了不同的感觉,甚至会想,我来写一遍,怎样布局、如何铺陈,觉得立意都要高明得多。回头一看,这是自己的心路啊!
夜里寒凉,我喜欢读史可法的《复多尔衮书》,常常周身发热。多尔衮的《与史可法书》是捉刀之作,引用《春秋》微言,文压武欺,步步诱降。史可法面对清军压境,从容镇静,同样以《春秋》大义,层层驳斥,正义凛然,如一支绑着应战书的响箭。史可法是进士出身,携笔从戎,手不释卷,他把书读活了,胸有山河,睥睨万军。
读书应该这样,阅卷越多,越要有傲骨,敢于轻视万物;如果力量不够,就糊涂一点,从容一些,不为一卷所累。
我又想起一本书来。一起写字的朋友万兄,曾经得到贾平凹的签名钤章本《坐佛》,是一个散文集,他兴奋不已。我也很喜欢,借阅后没有归还,辗转带在身边二十多年,前不久偶然翻出,直笑自己当年的痴迷。
我给他发去微信图片,说要退还,哪知他说:这算什么,送给你了兄弟!我想不到他变化会这么大,应是悟得读书之味了。他身在官场,冷冷热热,如今看淡了以文字进仕,常常给我谈茶论道话江湖,甚至叫我少写点,多体味生活。
书卷化得开,旨意行得远,应该过得轻松,也能明白了,哪本书不必买,哪些书不必读,什么书不必留在身边。
世间的一切繁华都在书里,一本书是可以看轻的。人生至此,不一定要去翻哪本书了,咀嚼过去,也是一种味道。
来源 | 《羊城晚报》2018年11月07日A14版,文字 | 邓跃东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