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的隐居生活怎样过?生存指南了解一下
2018-11-19 11:15 羊城派
“飞来飞去”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侠们,有着各自安稳度日的生存法宝

主播/羊城派记者 崔文灿


武功已经不再重要

金庸先生创作了十几部武侠经典,塑造了很多个武侠形象,其中比较为大众熟知的,应该是《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天龙八部》里的萧峰、《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和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和郭靖,以及《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和任盈盈。

这些艺术形象的性格不同,武功各异,但结局大多近似——叱咤江湖之后,往往会选择去一个安静、僻静、无人打扰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金盆洗手,退隐山林。

比如说陈家洛去了回疆,萧峰去了草原,杨过和小龙女回到活死人墓,黄蓉和郭靖回到桃花岛,令狐冲和任盈盈则在杭州梅庄闭门隐居。

记得金庸先生早期还写过一部较短的武侠作品《连城诀》,主人公狄云更绝,直接去了雪谷,那里冰雪覆盖,山石崎岖,普通人永远进不去,即使进去也会冻饿而死。

关键是,大侠们都去那么偏僻的地方隐居,常年不与外人交往,更不与外人交易,他们该怎么生存呢?

食材倒也好办,他们身怀绝世武功,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山间的走兽、悬崖峭壁上生长的雪莲,都容易到手。可是饮水呢?食盐呢?平日里怎么生火做饭呢?要解决后面这些问题,武功已经不再重要,科学知识才是性命攸关的生存法宝。


达摩祖师的滤水囊

任何一个人,去任何地方隐居,都离不开氧气和水。

氧气这一条不必担心,深山之中,海岛之上,暮云春树之间,都不缺氧气,都是提神醒脑的天然氧吧。

至于水,隐居之地同样不缺。江河滔滔,小溪潺潺,海纳百川,流瀑飞泉,无论海水还是淡水,无论河水还是雨水,毕竟都是水。

但是,氧气可以直接呼吸,水则未必总能直接饮用。且不谈污染严重的当代,就连过去没有工业污染的所谓“田园牧歌时代”,绝大多数天然水源也都是不洁净的。

既然不洁净,那就需要净化,最原始的净化工具,当推达摩祖师的滤水囊。

滤水囊,又名漉水袋。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用来净化水质的工具。

佛陀在世时,留有明训:“比丘受具足已,要当畜漉水囊。”“比丘行时,应持漉水囊。”(《摩诃僧祇律》卷18)僧人受过具足戒,一定要准备一件滤水囊,不管去哪个地方,都要随身携带。

这是用丝麻编织的过滤器,状如小朋友捞鱼用的抄网,只是比抄网的网眼儿要细得多。古印度僧人从一切天然水源中取水饮用,事先都要用这种器具过滤一下,滤掉水中漂浮的杂物和悬浮的生物。

当年达摩祖师在少室山顶隐居之时,每天饮用溪水和雨水,势必要用滤水囊过滤一下。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净化水质,二是避免把水里的小虫喝到肚子里去,那样涉嫌杀生,有违我佛戒律。

对于饮用水的质量,我们的老祖宗比印度人还要重视,例如宋朝人就发明了比滤水囊更可靠的净水方法——沙滤,用细沙来净化水质。

沙滤的原理并不复杂:沙子颗粒小,表面积相对大,内含大量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而水中也有很多带正电的悬浮颗粒,沙子的自由电子与悬浮颗粒正负相吸,聚成一团,慢慢沉淀下来,变质的泉水就焕然一新了。

如果使用明矾,净化效果会更好。

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与硫酸铝的复盐,它溶于水,在水中电离,生成大量的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其中铝离子继续跟水反应,生成棉絮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有凝聚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比重增加,沉入水底。


侠客们的取火工具

解决了饮水的问题之后,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取火?

《倚天屠龙记》第七回,张无忌的亲生父母张翠山和殷素素抵达冰火岛,马上遇到取火的问题。

他们最初想从远处的火山上取火,可惜越靠近火山就越热,不能走得太近。然后又尝试钻木取火,也失败了。

幸好那冰火岛上到处都是燧石,张翠山拾起一块燧石,用剑击打,打出火花,让火花溅到被火山的热力烤干的草绳上,再轻轻将火星吹成小火苗,终于生着了火。

燧石,俗称“火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并含磷、锰以及少量稀土元素,例如铈和镧。用铁器敲击燧石,会形成颗粒很小但表面积很大的碎屑,这些碎屑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在分子剧烈运动所产生的热力作用下急剧升温,变成火花喷溅出去。

实际上,普通岩石受到撞击,同样会产生火花。即使不用岩石,仅仅用一块铁去敲击另一块铁,也会有火花出现。例如《天龙八部》第四十七回:

巴天石摸到木屑已有饭碗般大一堆,当即拨成一堆,拿几张火媒纸放在其中,将自己单刀执在左手,借过钟灵的单刀,右手执住了,突然间双手一合,“铮”的一响,双刀刀背相碰,火星四溅,火花溅到木屑之中,便烧了起来,只可惜一烧即灭,未能烧着纸媒,众人叹息声中,巴天石双刀连碰,铮铮之声不绝,撞到十余下时,纸媒终于烧了起来。

普通岩石和铁器相撞产生的火花数量偏少,热度不够,故此巴天石要让双刀连撞十几下,才能将纸媒燃着。

所谓纸媒,未必全是纸,还可能是晒到干透的通心草、软细如棉的艾绒、除去树胶的芭蕉根、剥离种子的木棉花。火花飞溅到这些东西上,逐渐引燃,再轻轻吹旺,火花变成小火苗,再引燃稻草与干柴,即可煮熟食物。

与普通岩石和铁器相比,燧石中的易燃物丰富(磷、铈、镧都是燃点很低的元素),产生的火花多而集中,是天然岩石中最便于获得和最适合取火的好东西,火山附近俯拾皆是。张翠山和殷素素后来就在火山附近找到几块燧石,平剑击打,撞出火花,成功引燃了已被火山烤透的绳索。

剑是铁器,为什么要用铁器击打燧石,而不用燧石击打燧石呢?其实燧石相撞也有火花,但燧石这种物质就像碳素铁那样硬而脆,撞击次数多了,免不了碎成小块,还得再去寻找新的燧石。剑多用钢铁铸造,既坚硬又柔韧,比燧石耐撞,也不至于把燧石撞碎。

侠客们行走江湖,怀里或者百宝囊里一般都揣着三样取火器材:火刀、火石、火绒。火绒就是前面说的纸媒,火石就是燧石,火刀则是一块厚刃宽背的铁刀,它不能杀敌,只用来敲击燧石


在冰火岛煮盐晒盐

火生着了,肉烤熟了,张翠山和殷素素在海上漂流多日,第一次尝到熟肉,馋得几乎连舌头都吞下肚去。吃完这顿美味的饱餐,他们保留了火种,以免下回再击石取火。

然后呢,他们便在冰火岛上住了下来,“捕鱼打猎之余,烧陶做碗,堆土为灶,诸般日用物品次第粗具。”

氧气,岛上不缺。火种,已经保留。淡水,岛上也有。食物,靠捕鱼打猎。住处,是一座山洞。家具,用土烧制,自己造出简陋的陶瓷用品。他们似乎什么都有了,但是还缺一样东西,还缺一样生死攸关的重要物质——盐。

盐,地球上一切动物所必需。没有氧气、水、食物,活不下去。没有盐,同样活不下去。

我们常说的盐,是指氯化钠。氯化钠对动物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钠离子可以传递神经信号。氯离子在传递神经信号时也并非毫无用处,它还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效。

在海水里,在土壤里,在岩石里,在某些植物的根茎里,都隐藏着数量庞大的氯化钠分子,等待我们去开采,去食用。

张翠山夫妇隐居冰火岛,那里靠海,从海里取盐有两种方式,一是煮,二是晒。

他们不是“烧陶做碗,堆土为灶”吗?不是自己烧制了锅碗瓢盆吗?不是保住了火种吗?

OK,用陶盆舀一盆海水,倒进陶锅里,架在土灶上,慢慢煮干。海水蒸发了,海盐留在锅底,那里面除了氯化钠,还有其他不能吃的杂质,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层,尝起来又咸又苦又腥又臭。再去舀一盆淡水(冰火岛上小溪潺潺,不缺淡水),把锅底那层黑泥搅开,融化,等杂质沉淀下去,将上面较为干净的溶液倒出来,把锅底的黑泥刮掉。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从殷素素的纱裙上撕下一块布,用布过滤一遍,让溶液更加干净。最后再把干净的溶液倒回锅里,再次煮干,一层洁白的粗盐就在锅底结晶了。

煮盐费工,也费燃料,没有晒盐划算。怎么晒盐呢?张翠山可能要使出他的趁手兵器烂银虎头钩,在海边开一道沟,打一道垅,平整出一块好似菜地的盐田,铺上一捆一捆的茅草和干树枝。

涨潮时,海水沿着沟道流入盐田,不再退回。风吹日晒,海水蒸发,黑泥沉底,白花花的大盐粒子在茅草和树枝上自然结晶。将盐粒扫到陶盆里,加入淡水,调成溶液,滤去杂质,再次晒干,即可得到比较干净的食用盐。


用芭蕉叶烧灰取盐

有些人没有张翠山夫妇如此好运气,隐居的地方离海太远,没办法提炼海盐。比如说,小龙女在绝情谷隐居十六年,陈家洛和红花会群雄的后半生都在回疆度过,买不到盐的时候,只能跟岩石和碱土要盐。

有些岩石打成粉末,是可以在水中部分融化的。这些可溶性岩石包括三类:碳酸盐岩石、硫酸盐岩石、卤盐岩石。其中卤盐岩石富含氯化钠和氯化钾,将其打碎,用水溶解,滤掉石粉,煮水取盐,一样可以食用。

碱土在回疆更容易见到。大片大片的盐碱地,白花花的,寸草不生(除了极少数喜盐的植物),扫出土来,淋水取盐,再用分层结晶的简单方式去分离,既能得到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又能得到以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碱。

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这些碱不适合调味,但是可以和面,甚至还能去污,与油脂相结合,可以制成简单的洗涤剂。

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取盐方法:烧灰取盐。在新疆和甘肃一带(也就是陈家洛隐居的回疆),生长着一种名叫“盐蓬草”的喜盐植物,又名“盐蒿子”。将这种植物晒干,烧成灰,溶于水,分层结晶,也能得到丰富的盐和碱。

两千年前生活在美洲大陆的玛雅人,学会了从棕榈叶中烧灰取盐。三千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北的肃慎人(《鹿鼎记》中小玄子的祖先),学会了“烧木作灰,取汁而食之”(《晋书》)。

还有明朝时岭南山区的居民,“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粤西诗钞》)买不到盐,用芭蕉叶烧灰取盐。由此可以推想,小龙女独自一人隐居绝情谷时,缺盐缺到受不了,可能也会吃点儿草木灰,为寡淡无味的食物增添一点点咸味。

之所以这样推想,只因为她是女生,女生一般都不愿意费力去从岩石和碱土中开采食盐。

需要说明的是,从草木灰中取得的盐,主要成分并非氯化钠,而是氯化钾。氯化钾也有咸味儿,只是没有氯化钠味道纯正,现在被我们称作“代盐”。

现代人不缺食盐,目前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一般都高于正常值,反而对健康构成危害,加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了少吃食盐,以后我们不妨买些“代盐”。也就是说,可以在氯化钠里掺一些氯化钾,把体内钠离子的含量降下来。

来源 | 《羊城晚报》2018年11月06日A14版,文字 | 李开周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