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周艳春
10月22日至27日,“2018广东公共外交周”活动在广东举行,18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外国友好组织的95名外宾应邀参加。活动期间,外宾在广州参观了广州市城市规划中心和十三行博物馆,出席“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广东声音”电视访谈节目,赴东莞参加第五届广东海丝博览会开幕式,走访深圳改革特区。一路下来,外宾们加深了对广东这片改革热土的认识。
外宾们也乐于分享所见所闻,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什雷斯塔告诉记者,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篇描写今日深圳改革开放的稿子。乍得来的马丁博士和他妻子都在广东攻读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南方医科大学乍得校友会的秘书长,希望学成归国后能为中乍友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省政协主席、广东公共外交协会会长王荣表示,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将充分发挥联系各界、搭建平台、协调关系、汇集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外交活动,为促进广东与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作出新贡献。
乍得来的马丁医生立志当中乍友好使者
10月31日,“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广东声音” 电视访谈在广东卫视播出。张华荣、潘隆华、古润金、魏峻、马鲲鹏、马丁、陈伟蓉、李多福、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陈擎等十位在广东公共外交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中外嘉宾,分享了各自在践行新时代“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倡议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中国故事”和“广东故事”。
12年前,马丁还是乍得的一名高中生,突然遭遇变故:哥哥身患重疾,限于家庭条件和当地医疗水平,“我除了祈祷束手无策”。所幸他遇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才得以康复,这让他萌生了来中国学医的念头。现在马丁已经是南方医科大学创伤骨科专业博士,同时还是学校的乍得校友会秘书长。
马丁清晰地记得,2006年,哥哥生病了,辗转多家医院也未见好转,高烧不退、体重剧降的他,遇到中国援非医疗队。中国医生给他输液,帮他退烧,带来了新的手术理念和救治方式,还不断安慰他:“你一定能活下去”,两周后,哥哥奇迹般康复。
那时他还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医生和他们高超的医术,就没有哥哥的今天。那一刻,他在心底对自己大声说,你一定要去中国学医,当一名像援非中国医生那样的好医生。
乍得政府每年都会选拔一批学生送去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学位,这个选拔竞争很激烈,马丁成为那个被幸运眷顾的人。直到现在,他依然清晰地记得,2007年的那个早晨。正在国内读临床医学大学一年级的他,参加完一场考试,刚刚走出教室,手机便响了起来,马丁,祝贺你,你可以到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学习医学了。他回头兴奋地对着班里的同学们喊道:我要去中国了!我要去中国学医了!
来到南方医科大学,新鲜,充满期待。第一次接触尊敬的大体老师,第一次独自完成小白鼠解剖,第一次独立完成病患的诊断,我的生活从没有像这般充实,我就像一块海绵,在医学知识的海洋里贪婪地吸收着营养和水分。
他说,非洲人在中国行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祈福医院工作这一年,他就被很多患者拒绝过。患者们见到马丁坐在医生的那个位置,满脸惊讶:您是医生吗,您真的是医生吗?然后一溜烟跑了。这个时候他只能淡然处之,只有坚持,相信付出终有回报。他还记得有个患者,第一次马丁去给他换药时,他直接喊着要马丁出去。但是第二天早上查房的时候,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有的职业操守,他还是很耐心地叮嘱他恢复期间应该注意什么。下午的时候,他自己走到马丁办公室,说自己是来换药的。这个患者也没多说什么,但马丁很感激他的认可和信任。作为医生,患者的认可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马丁和他的妻子都在攻读博士学位,取得学位后计划回乍得工作。“我希望能把我在中国学到的本领在祖国施展;我现在是南方医科大学乍得校友会的秘书长,回去后希望能为中乍友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尼泊尔的中国通先生传播中国文化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是尼泊尔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先生。早在1986年,他就前来北京学习汉语,1987年到1995年,他在当时的湖北医学院学习了8年,学成归国后,他一直都在尼泊尔从医。7年前,他加入了尼中友协。什雷斯塔说虽然自己是学医,但一直都很喜欢读书和写作。他写过许多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也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影视剧作品。比如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已经在尼泊尔播放第二遍了。还有纪录片《一带一路》《超级工程》,他还翻译了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他还写过一本以中文介绍尼泊尔的小册子,帮助在尼泊尔生活的中国人更深入地了解尼泊尔。他最近还去了中国河北的雄安新区,他也曾在1990年的时候去过深圳,这次回国后,他打算写一下雄安和深圳的感受,他正在琢磨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才能让文章引起更多尼泊尔人的共鸣和认同。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娶了一位中国河南姑娘,他的两个小孩都能讲中文,明年女儿高中毕业后也将送到中国留学,继续当好中尼文化的传播使者。
来自埃及中国友好协会的Hassan Ismail Ahmed Ismail说自己此前因为参加广交会多次来过广东,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这次参加了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在现场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更加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愈发感到中国是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李建明则表示,广东公共外交周还特别安排了讲故事的交流方式,效果非常好,更能被各界接受,应该点赞。
来自荷兰的CEO对广州美食如数家珍
喜威(中国)的CEO马鲲鹏来自荷兰,他是一个跑步爱好者,他说现在广州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更多的广州蓝让他和家人可以尽情地享受户外活动,热爱跑步的他几乎每周都要跑个两三次。
“我们公司是从事清洁能源服务的,每天为超过10000辆出租车和3000辆公交车提供清洁能源服务,所以我特别骄傲,广州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也有我们公司的一份贡献。”
马鲲鹏很喜欢中国美食,是个正宗的吃货,经常走街串巷去找好吃的,他随口一说,就能列举一串广州的美食:虾饺、烧卖、竹升面、烧鹅、叉烧、牛腩粉……
马鲲鹏一家人现在都在广州,他和夫人热心慈善,为广州地区低收入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款项进行心脏手术。
马鲲鹏的夫人Lonneke Bank女士表示,参与慈善活动对她个人大有裨益,让她在广州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慈善是一门国际语言,希望我的点滴努力,能通过慈善的平台,传达出我们对广州的热爱、对广州人民的友好。”
马鲲鹏希望自己能在中国继续发展,继续为广州的蓝天白云做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