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广东故事 打造舞台精品
2018-10-02 17:24 羊城派 原创
“广东团队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让全国观众了解岭南文化。”

文/羊城派记者 何晶 实习生 李依桐
视频/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9月30日晚,广州大剧院内掌声如潮,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舞剧《醒·狮》公演第三场。舞剧以“醒”为神,以“狮”为形,用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历史故事和民族精神,点燃了羊城观众的热情。

“你我皆为浪中人,你我同为弄潮儿。”同一时间,在距离广州大剧院不到5公里的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广东现代舞团送上大型现代舞《潮速》。两部精彩的压轴演出,共同为2018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画上圆满句号。

刚刚过去的三个月,羊城文艺爱好者迎来一场狂欢。每逢周末,《沙湾往事》《烽火·冼星海》《八和会馆》等14台精品剧目陆续在各大剧院演出。这次演出季是广东省文化厅首次探索推出的品牌活动,既是对过往粤产精品舞台剧的回顾总结,更是对未来更多优秀舞台剧的展望与畅想。

民族舞剧《醒·狮》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先培训再排练
让醒狮精神刻在演员心里

2016年年底,广州歌舞剧院推出以醒狮为题材的小舞剧《醒》,一举拿下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金奖。大舞剧《醒·狮》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来,时长从25分钟扩展到100分钟,故事剧本和舞蹈也全部重新丰富、编排,并请来广东醒狮一代掌门人赵继红之子赵伟斌担任醒狮指导。

舞剧《醒·狮》以近代三元里抗英斗争为故事背景,讲述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书写民族大义的故事。当侵略者的炮火袭来,家园满目疮痍,穷小子阿醒和富家子弟龙少放下过往恩怨,携手抗争、击鼓出狮,和三元里众乡亲誓死抵御外敌。全剧分四幕,并在序幕和尾声加入现代部分情境,以今天的少年回溯百年前的历史。

出演龙少的依力凡来自北方,曾多次在重大文艺演出中任领舞、独舞,但刚开始接触醒狮时,他还是挺犯难,“舞狮、打桩这些传统岭南文化,对我来说完全陌生,只能不断查资料、看视频,一遍遍模仿和练习。练习打桩时,常常会打到手肿,看到木桩都有点发憷,但第二天还是照常练”。实际上,整个团队的演员们都和依力凡一样拼命,他们要先过体力关,再学南拳、蔡李佛拳等武术,逐渐让身体适应“举狮头旋转跳跃”、“上凳椅挥南拳”这类突破性的舞蹈动作。排练场上,不少演员的腿上都绑着厚厚的护膝。

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介绍,《醒·狮》的演员从全国各地选拔,大多刚从舞蹈院校毕业。导演王思思和钱鑫补充道:“我们先不忙编舞、排舞,而是花很长时间培训演员,让他们先了解岭南文化,让醒狮精神刻在每个演员心里,让舞蹈从醒狮中‘生长’出来。”

“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是业内对舞剧的一种看法。《醒·狮》偏要走一条不寻常之路。编剧罗丽说,《醒·狮》尝试借鉴影视叙事的方式,引领舞蹈界的“美剧”风尚。钱鑫和王思思补充说:“很多年轻人喜欢看美剧,节奏快、信息多,为什么舞剧不能这么做?在短时间内给观众足够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情感共鸣,这是《醒·狮》和大部分舞剧的区别。”

《醒·狮》制作精良

《醒·狮》所用的狮头也很有讲究,和25年前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一样,都出自赫赫有名的佛山黎家。黎家狮已有180多年历史,第五代传人黎婉珍说,一个完整的“黎家狮”狮头,需要历经绑扎、糊工、着色、图案、装饰等1000多道工艺,她带领团队花了近两个月,才制作完成全剧60多个狮头。

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观众热情购买小狮子挂件等衍生品,而主创的签名海报、画册、T恤、小道具等也颇受欢迎。“《醒·狮》不仅要做成精品舞台剧,还要做成有影响力的IP。”史前进说。广州歌舞剧院同时还推出了《醒·狮》同名手绘漫画和纪录片,前者入围了第15届金龙奖最佳动漫品牌奖提名,正在广州图书馆展出,后者已报名参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香港漫画家、《风云》铅笔线稿作者之一周胜,担任同名漫画手稿主笔。同名纪录片则将镜头对准舞剧创排背后的故事,记录近半年来的创作历程。

9月以来,广州歌舞剧院公众号每天以《醒·狮》演出倒计时的方式推送文章。类似于时下的电影宣发,这部舞剧的营销方式也做得新潮有趣,无论是预告片,还是倒计时海报,都非常有吸引力。

舞台表达自我
让全国观众了解岭南文化

前不久,舞台剧推广人、剧评人杨小乱在广州荔湾区的西瓜剧场做了一场“个人演出”,分享十年来的所做所想。从2008年起,杨小乱开始在广州做舞台剧推广,推广平台名叫“南方戏影会”。在他的回忆中,十年前广东已有不少出色的舞台剧,“比如《骑楼晚风》,把视角放在普通百姓,用舞蹈构建出广州老城区的众生相。近十年来,本土剧团推出的优秀剧目更多了,比如《南越王》《西关小姐》《沙湾往事》等,放在全国范围也是优秀的一等作品。”他还盛赞广东现代舞团最近出品的《潮速》:“人如潮水般涌动,既是弄潮儿,也是造就浪潮的力量。”

音乐剧《西关小姐》

1986年,时任广东舞蹈学校校长的杨美琦考察美国舞蹈节,自由灵动、充满张力的现代舞给她极大冲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现代舞怎么能缺席?”次年秋天,中国第一个专业现代舞班——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专业实验班开学。实验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舞者,甚至不乏手持“铁饭碗”的职业演艺团体演员。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现代舞专家驻足于此,将不同流派风格的现代舞,播种于中国大地。1992年,以现代舞班为基础的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正式成立,这也是广东现代舞团的前身。而现代舞剧《潮速》正是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用现代舞的方式,舞出关于社会和人心的画卷。

现代舞《潮速》

在专业院团之外,民间创作也是一股活跃的力量。2014年,广州民间剧团“同声同戏”推出《蝼城微尘》,在广州第二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获综合表现力演出奖,这部剧被杨小乱称作“写给广州的情书”。每年10月的乌镇戏剧节,不少广东的团队前往参加嘉年华表演。“广东团队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让全国观众了解岭南文化。”杨小乱说。

“当下广东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比十年前要强烈得多。”罗丽和杨小乱有着类似观点。她说:“从话剧《南方的风》《南越王》,到粤剧《三家巷》《南越宫词》,再到音乐剧《星》《西关小姐》,都是用广东故事呈现南粤文化的优秀舞台作品。”

在岭南舞台剧的版图上,《沙湾往事》是近年来被热议的一部。该剧以1930年代广东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广东音乐人为创作原型,围绕经典名曲《赛龙夺锦》薪火相传的内容主线,以当代舞蹈艺术元素诠释经典音乐的深刻内涵。该剧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等。

自2014年在广州首演以来,该剧走过了北京、杭州、香港、纽约、华盛顿等全球30多个城市,上座率均在九成以上。广东歌舞剧院院长熊健回忆起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地的演出盛况时,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骄傲:“美国观众报以长达十分钟的掌声,我们特别自豪。”今年7月26日,《沙湾往事》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上演第100场,广州交响乐团为其现场伴奏,这是时隔30年后两支团队再次联手。

舞剧《沙湾往事》

舞台剧在广东
从小众艺术走向大众市场

“以前大家老说广东的舞台剧市场不行,可我不这样认为,我的作品每次到广东演出,观众的反应都特别热烈,广东观众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一批观众。”去年,在乌镇戏剧节上,著名导演孟京辉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而现任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王筱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不忘提到十多年前的光景,在她刚接手话剧团时,一台大戏观众少的时候只有9个人。当时,能走商业市场的演出凤毛麟角,大多数演出需要靠政府项目和艺术基金支持。

业内一个公认说法是,舞台剧在广东,真正从一门小众艺术走向大众,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根据2018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年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广东省演出市场收入约51.3亿元,约占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的10%。这其中既有孟京辉、赖声川、杨丽萍、开心麻花等名导、名团带来的明星市场效应,也离不开多年来政府和艺术院团联手打造文艺惠民活动培育市场,更少不了本地剧团源源不断地向观众提供优质精品剧目。

于1984年启动、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的广东省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舞剧《风雨红棉》《骑楼晚风》,话剧《特区人》《十三行商人》等作品,正是从这里走出去和观众见面。已经进行到第八届的广州艺术节,今年不仅引进了全国独家剧目《战争与和平》,吸引了不少北京、上海的观众前来欣赏,同时还成功推出了广州首部原创歌剧《马可·波罗》。从2016年起,华南首个专业歌剧表演艺术团——广州鳟鱼歌剧艺术团,和广州大剧院联合打造“周末歌剧”系列活动。年轻的广东国际戏剧展,即将在这个十月拉开第三届的序幕;进行到第15届的广东现代舞周,也将在11月再次带来走在前沿的舞蹈作品;于2017年启动的华语戏剧盛典,为华语戏剧作品提供评价体系和交流平台……陆续涌现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在集中展示本土的演出实力之余,也以惠民票培育演出市场。30元、50元、100元等演出亲民票价,让追求实在的广东人愿意尝试走进剧场。

舞剧、话剧、音乐剧、木偶剧……面对演出市场的日益细分和多元,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认为,广东的舞台剧市场正在日益成熟。他说:“前几年业界还会说广州是舞台剧的‘滑铁卢’,现在这种声音渐渐消失了。这些年,随着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新剧场的出现,再加上原有的黄花岗剧院、友谊剧院等场馆的力量,广东演出市场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演出剧目更为丰富,对演出市场来说,这是良性循环。”

随着舞台剧观众的增多,小剧场也开始在广州生根发芽。位于荔湾的西瓜剧场、番禺的郭兰英剧院、体育西的正佳演艺剧院……这些小剧场也让观众接触题材更丰富、风格更多元的剧目成为可能。

“以前我经常听人说,广州本土做不出好戏,我总是很想问,你们进剧院里看过吗?欣慰的是,现在这种偏见在渐渐消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市场部主任陈志荣告诉记者,由广话出品的《邯郸记》《南越王》两部作品,已经成功走上了圣彼得堡和布达佩斯的舞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精品舞台剧】

  《南越王》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

2007年首演的《南越王》是首部广州本土文化大型历史剧,浓缩了南越王赵佗从30岁到106岁之间的经历,曾获2007-2010年度话剧金狮奖优秀剧目奖,也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获奖作品。2016年,《南越王》重登舞台,演员、舞美、服装、道具全面升级,展现华美绚丽的秦汉史诗。

《骑楼晚风》
(广东歌舞剧院)

首演于2008年,原名《王阿婆和许老头》,于2009年改名为《骑楼晚风》。该剧讲述一位在广州世代生活的阿婆,和一位来广州探女儿的四川老头,偶然在同住街区相识,无意间发现了彼此家庭的烦恼……该剧融入芭蕾、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等艺术形式,舞美带有浓郁的岭南风情。在广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获9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  

《西关小姐》
(广州歌舞剧院)

“青青麻石街,款款摩登鞋……”2012年首演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西关小姐》,讲述20世纪初广州西关小姐陈雪菲奉献大爱的感人故事。剧中音乐风格、故事背景、舞台画卷都充满浓郁的广府风情。该剧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烽火·冼星海》
(南方歌舞团)

    《烽火·冼星海》于2015年首演,是国内首部以冼星海为题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和他的人生故事相结合,配合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手段,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时代气息。该剧在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中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已在省内和全国演出近70场,还曾一年内三度进京演出。  

音乐剧《烽火·冼星海》

《潮速》
(广东现代舞团)

《潮速》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塑造四十年间将青春与梦想献给祖国建设的人物群像,通过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反映时代的壮丽诗篇。广东现代舞团团长刘琦任艺术总监,国际著名编导张晓雄任艺术指导,近年来在国际舞坛大受好评的吴建纬担任编舞,曾为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任舞台监督的王耀崇担任舞台设计。

《沙湾往事》
(广东歌舞剧院)

    《沙湾往事》自2014年首演以来,在北京、香港、纽约、华盛顿等国内外30多个城市,演出超100场。该剧以浓郁的岭南特色、深刻的主题立意、新颖的叙事方式、流畅的舞蹈演绎、精巧的舞美设计、动人的经典配乐,广受各界好评。《沙湾往事》先后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是广东近年来创作生产的舞台艺术精品的代表。

《拇指姑娘》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

《拇指姑娘》是广东木偶剧团近年重磅打造的经典剧目之一,于2008年底创排。该剧采用软体铁枝木偶的表演,将木偶的肢体运用到极致;演员在前台表演,通过灯光的处理,观众只看得到木偶,看不到人。声、光、电、音乐的独特设计,令整个剧目散发出神秘而玄妙的童话韵味。2017年,该剧英文版赴澳大利亚连演19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指挥|刘海陵
总策划|林海利 孙璇 林如敏
统筹|吴慧玲 刘虹 邵梓恒
设计统筹|黄江霆
来源|羊城派
责编|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