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柴智 郝浩宇 王莉 付怡
去年以来,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总量跃上4万亿元新台阶。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北京经济增长形成正向效应,是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对冰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水平的提升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了北京冰雪运动的发展情况。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18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冰面数量达到49块,超额完成2022年目标。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引导促进冰雪消费。成功举办第八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和2022年北京冰雪消费节活动。1月以来,北京市发放冰雪体验券超过4.65万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冰雪消费。春节假日期间,冰雪场所开放54家,接待人次74万,同比增加253%。
为提升服务消费体验,北京数字人民币(央行电子货币)落地冬奥场景40.3万个,发布“2022北京冰雪消费地图”,推出22条北京冰雪主题游线路、10条虎年春节潮玩旅游线路。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
据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北京冰雪旅游、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多领域协同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财政收入与改善民生相融合,促进交通、水利、市政、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与城市环境提升相融合,促进城市运行水平大幅提高;与推广冰雪运动相融合,促进了市民体质的提升和冬季运动的发展。
群众冰雪运动迅速普及,从冷项目变成热运动,预计2022年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设大批国际水准的冰雪场地设施,为打造国际冰雪消费目的地提供场馆保障。
后奥运时代冰雪产业发展未来可期,北京将发挥双奥之城的优势,举办更多的国际冰雪赛事、群众冰雪赛事和青少年冰雪赛事,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冬奥会产生一大批冰雪科技成果,为后续冰雪装备研制、冰雪运动训练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冬奥会也将对促进北京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最直接的就是为主办城市留下丰富的冬奥遗产。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视群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等等,这些场馆将现代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已成为主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北京城市无障碍环境的规范性、适用性和系统性水平也都显著提升。
冬奥会也将带动区域深刻转型发展。比如,首钢地区抓住冬奥筹办契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地标,创造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复兴的典范;延庆地区利用冬奥效应,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此外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京礼高速、京张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赵亮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