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冰:最热血的冰,承载着希望和艰辛
2022-02-03 17: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申办冬奥会成功前,中国女冰注册球员只有200人左右,经过两个奥运周期后,这个数字已达到2000多人,让很多“冰球人”看到了发展的前景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苏荇

虽然采访过三届夏季奥运会,但作为第一次采访冬奥会的南方媒体人,在五棵松体育中心观看一场顶级的冰球比赛,也是一种新奇有趣的视听体验。

中国女子冰球队队员赛前鼓劲加油

先说视觉。一进场馆,洁白、平整、巨大的冰面,身着颜色鲜艳炫酷服装的运动员风驰电掣,在冰面上激烈撞击,铲起阵阵雪雾又瞬间消逝。

在无需裁判示意可随意更换队员的规则下,随时可见三四名球员猛然跨越挡板,冲入场地,因冲得太急重重摔倒在地,爬起来又马上加入战阵。

人数太多,速度太快,场上需要四名裁判才能“镇场”,他们还得眼疾手快。当队员冲过来时,为避免阻挡比赛,还得迅速跳上挡板,及时闪躲。

听觉上的刺激也是有趣的。球杆相撞的“咣咣”声、厚重保护服相互撞击时的闷响、场边挡板被撞击的巨大回声,运动员急促的喊叫声……比赛激烈之时,央视现场解说员兴奋地站着评说,激越高昂的嗓音穿过长长的媒体看台,清晰地传进记者的耳朵里。

最冷的冰、最热血的比赛,名不虚传!不过,场上看着炫酷,但冰球女子运动、冰球女子职业联赛在全世界的 推广比男子项目还是艰难得多。

此次中国女子冰球队中有16名球员来自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俱乐部副总经理杜丛飞在球队创立之初曾作为“大管家”带领她们南征北战。

杜丛飞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世界范围内,女冰和男冰的待遇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在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国家的职业俱乐部相对来说薪酬比较高,但也只是达到能够养活自己的程度。

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女子冰球运动员大多数都有本职工作,冰球只是一份兼职。芬兰国家队的守门员诺拉·莱缇在加盟深圳队之前,曾经为了生计加入男子冰球联赛,这是因为一来她的水平很高,二来门将的位置相对没有太多的冲撞和对速度的要求。

中国女子冰球队虽然曾是世界前八的强队,但在后备力量培养上一向比较薄弱,这也导致后期走入了低谷,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又让很多“冰球人”看到了发展的前景。

申办冬奥会成功前,中国女冰注册球员只有200人左右,而经过两个奥运周期后,这个数字增长了十倍,达到2000多人。

虽然相对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高达7万人的注册数字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和国家队共建中国女子冰球队,俱乐部球员的待遇也有了很大提升。

杜丛飞笑称,在世界女冰范围内,深圳昆仑鸿星称得上是“豪门”,除了薪酬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入世界顶级职业联赛,可以给球队提供一个平台,得到与世界顶级球队更多交手的机会。

北京冬奥会也是一个发展契机。通过在北京举办比赛,让更多孩子和家长了解这项运动,从而让市场得到飞速发展的机会。而这支球队一旦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更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冰球运动,让更多原本从事这项运动的孩子有了坚持的目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葛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