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走冬奥】浓浓科技感,冬奥会的第一顿晚餐有趣又新奇
2022-02-02 22: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走进主媒体中心,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

图、文/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苏荇 柴智

2月2日,羊城晚报特派记者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环,入住媒体酒店、前往新闻中心、激活证件再赶往化身“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观看中国代表团的首场赛事——冰壶混双循环赛,中间还能抽空体验一回主媒体中心的网红餐厅,整个过程忙而不乱,防疫环节严密高效,各个场馆科技感十足。

苏荇(右)、柴智出发前往北京采访冬奥会

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后,境外入环人员统一乘坐机场安排的班车前往媒体酒店,而像羊城晚报这样的境内抵达人员则自行前往酒店。所入住的酒店外围统一由蓝色的幕板封闭,在查验了96小时内两次核酸报告以及疫苗接种证明、北京健康宝、行程码后,工作人员打开紧密的铁门,由环内工作人员将记者迎入。登记入住时,记者不时能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大厅也有一部智能杀菌机器人定时定点对大厅进行消毒。完成每日核酸检测手续后,记者乘坐媒体班车前往新闻中心激活证件。

由于原本上午的航班被通知延后到午后起飞,导致记者前往主媒体中心时正值北京的晚高峰,但行驶在奥运专用通道上,整个行程不到半个小时,车厢内张贴着间隔入座的提示,车厢和司机位置中间有隔板,上面还用中英文写着“春节快乐!”,这令车厢在寒冬中弥漫着一丝温暖。

激活证件,走进主媒体中心,迎面就是天花板上悬挂的巨大冰墩墩和雪容融,地面上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据了解,这些智能机器人遍布北京冬奥会各个场馆,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有些负责“消杀”;有些负责医疗预检,指导病人前往医疗中心;有些负责传送文件和物料;有些则负责巡检,发现场馆内有人不戴口罩时,它们会尽职地上前提醒。各种智能设备的大范围使用,是“科技奥运”的一个缩影。

苏荇在“冰立方”新闻中心

领取媒体包后,趁着八点的冰壶比赛还未开赛,羊城晚报记者抽空打卡了主媒体中心的“网红”餐厅,这个科技感十足的餐厅早在前几日就备受运动员和媒体关注,羊城晚报记者也把入环后的第一顿晚餐放在这。

尽管距离冬奥会开幕还有两天,但主媒体中心和餐厅内已经人来人往,尤其智能炒菜区更是人满为患,羊城晚报记者抵达时才晚上7时,六道菜品中的四道已经售罄,记者果断下手,抢到了最后一份麻辣烫,据说这也是奥运村里很多外国运动员的最爱。等待五分钟后,橱窗里的机械臂就把麻辣烫端了出来,记者品尝后感觉味道很不错,和人工做出的味道没有太大区别。

智能机器人在做羊城晚报记者点的麻辣烫

在进餐的同时,不少记者会举起手机或相机,拍摄不时从天而降的菜品(屋顶的传送带会将菜品送到记者的座位上,十分新奇有趣),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记者拨通了视频电话,向家中的小女儿全程直播,全程讲解,父爱满满。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餐厅分为人工窗口的西餐和中餐区,还有汉堡包等小吃区,智能餐厅则供应饺子、炒饭以及煲仔饭之类的菜品,其中饺子最受中外记者欢迎。点单后,记者看见橱窗内传送带将包好的饺子送出,通过白色的机械臂倒入槽中烹煮,煮好后倒入碗里,由另一个机械臂送出橱窗。“这里的饺子每天的馅都不一样,比如昨天是猪肉荠菜的,今天是全素的冬菇。”工作人员介绍说。

餐厅内还有一个酒吧区也是网红打卡点,巨大的机械臂将取杯、调酒、倒酒一气呵成,吸引不少外国记者举起镜头,一边自拍一边讲解,之后纷纷点上一杯鸡尾酒,犒劳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从而开启2022北京冬奥会的神奇之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