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春节日记:北方人在南方过年,就地过年年味不减
2022-02-01 11: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备起年货,选预制菜,手写春联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春节前,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多地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书,老家在甘肃张掖的90后编辑阿杨(化名),今年选择留在广州过年。从西北的家乡到南国花城,这是阿杨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无法跟家人一同守更待岁的他,准备乘着休息时间备年货、买年花、选对联,记者与他一路同行,探寻“他乡”里的浓浓“年味”。

阿杨手持虎年福字

一进商超的门口,就是一堆喜庆的老虎抱枕。阿杨左右一只、熊抱一会,才挤入摩肩接踵的人群买年货。巴达木、黑瓜子、腰果这些坚果,是春季里张掖人桌子常备的小食。

在干果点心前面,杨君停下了自己脚步,阔气地把“年味”加到购物车。杨君向记者表示,张掖人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之间,会特地花一天时间做些油炸糖花,山丹花样式的、蝴蝶花样式的。

“今年除夕中午打算跟在广州的朋友聚在一起吃个饭,晚饭的时候就会简单一点,到除夕夜里值班的时候会抽空给父母打电话拜拜年。”阿杨说。

在往常的除夕夜,是他跟家人在一桌盛菜前共度;今年的除夕夜这天,他要跟同事一起值班做报纸版面。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一两点,编辑的工作几乎是日夜颠倒,从入职到现在的三个多月时间,他也逐渐熟悉了这种节奏。

素三样、回锅肉、地三鲜、炸豆腐、红烧鱼、酿辣椒、蒜蓉粉丝虾……翻起阿杨朋友圈里的记录,都是在地方记者站轮岗时,他跟同事一同做饭的照片。

回到广州以后,大家散在各处,工作时间不一,自己做饭的次数也少了。在商超里盆菜、白切鸡等预制菜前,阿杨告诉记者他,今年或许会选些广州本地的预制菜,丰富起这个第一次异地过年的春节“年味”。

阿杨选对联

在这趟商超采购的最后,对金光闪闪的春联印刷品,阿杨略显挑剔地看了半天,决定去同事采访过的荔枝湾一家老店,买几幅手写春联、福字跟年画。“我爹从他结婚以前就一直手写对联,到今年还一直坚持着,老家里每年都有人特地上门请他题写。”阿杨说,一副手写的春联是他必不可少的“年味”。

第二天,在一德路买完海鲜干货、蘑菇等广州本地年货,准备给近三千公里外的老家添一点“年味”。随后,记者跟随阿杨来到了荔枝湾一家叫“泮塘四约”的小店,他应景地要了一副“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下春”的春联。

在等待店家阿叔手写时,他打量着店里另一侧的年画,力排“他议”地要了一幅颇合眼缘的年画,从半黄扇面露出脸地钟馗水墨画。“我转过去看到它的那一眼,就觉得它该贴在我的室内。”阿杨说。

一堆年货,一些海味,一捧腊梅,一副对联,一张“虎”福,一张钟馗,就这样为这趟“寻年味”之旅画上了一个句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