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在素有花城、千年商都等美誉的广州,生态环境因素已经深深融入营商环境的肌理中,成为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着眼未来,广州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翠绿底色
空气质量连续全面达标
广州东南西北中都有好生态。东边的增城山水生态片区、农田生态片区,南边的南沙农田生态片区、沙湾水道生态廊道、南沙湿地、大夫山森林公园,西边的流溪河-珠江西航道、北二环生态廊道,北边的从化、花都北部生态片区,中部的白云山、帽峰山生态片区、海珠湿地、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形成了城市“翠环”和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
去年1月至12月,广州环境空气质量达标323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8.5%。六项污染物继2020年再次全部达标,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全面达标,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10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
环境在变好,市民看得到。今年,广州24个大小公园绿地开展了草坪帐篷区试点,划定了几十块可以搭帐篷的区域,为市民开辟出多处宜游的美好休憩空间。
筑巢引凤
好生态能让人才留下来
去年,广东首次发布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广州、深圳两市被纳入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今年,广州提出将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迈入5.0时代,以“激发活力”为主线,为企业创新发展松绑减负,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表面上看,营商环境是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生态环境与其无交集。但实际上,生态已经深深地融入营商环境的肌理中,成为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认为:“对于我们科技企业来说,首要看重的是人才、资金、政策,好的营商环境能让企业留下来,但好的生态环境能让企业中的人留下来,形成区域性的人才吸引力,最终让他们在这里定居发展。”
绿色发展是以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措施的永续发展模式。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曹志伟说:“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城市得以长足发展的内驱力,大力倡导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实就是在改善营商环境。”
筑巢引凤,让人才留下来,是一座城的魅力所在。近年来,随着广州在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优化和转型,广州的环境质量逐步好转,整个社会正在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构建起“金镶绿”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走向深绿
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
“十四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减,目标更高。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扩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升森林、绿地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1+N”行动方案,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过去,企业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实际上是扼杀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反之,改善生态环境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有利于引进对环保有要求的高端人才,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让城市更具吸引力。”曹志伟说,“这也是我们现在努力推行碳减排、开展生态治理的重要原因。”
“我们园区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过程中,会把生态环境摆在首位。”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洪芹华表示,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加大高科技企业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引入门槛,把容易产生污染、环境负担重等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企业、产业拦在门外。
洪芹华表示,广州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查漏补缺,巩固原有成效,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低端产业、小散乱污场所的清理,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推动生态环境全面进步、全面向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