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仓东遗产月“遗产与社区”国际研讨会在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举行
2022-01-26 14: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此次学术研讨会对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国际平台极具重要意义
将近五十位当地市民和大学生参加了线下的会场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姚瑶

1月26日,记者从江门开平市获悉。近日,由五邑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开平市文广旅体局、广东开平市塘口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仓东遗产月“遗产与社区”国际研讨会,在五邑大学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得者——“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举行。

本次会议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谭金花教授策划、仓东遗产教育基地承办,1月23日-24日,在国家级传统村落广东省开平市仓前村举行。由于疫情原因,研讨会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会场同时举行,十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讲者和250多报名者参与了线上会场,来自五邑大学的前副校长张国雄教授、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教授、副院长石坚平教授,以及该研究院的谭金花教授、冉琰杰博士、钱源初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建筑系黄健文老师;开平的地方政府官员、市民、大学生、中学生等近50人在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参加了线下会场,大家就遗产与社区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由五邑大学谭金花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余全毅教授(Prof. Henry Yu)、斯坦福大学芭芭拉·沃斯教授(Prof. Barbara Voss)等三人负责主持。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社区是遗产保育的关键考量” ,“跨国合作研究还原铁路华工当年的社区生活”, “海外华人社区与祖国家乡社区的联系:寻根” ,践行“社区”理念:学术研究与社区服务等四方面的观点。围绕如何做乡村振兴、如何开发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和血缘在连接华人华侨的海外社区和家乡社区之间的纽带作用——寻根实际上是寻文化的根和血缘的根,是华侨华人与家乡社区之间最朴素最基础的文化交流;把在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仓东村的体验看作是华裔后代到广东侨乡来寻根好像回家乡与先人对话;从铁路华工家乡的角度,考察铁路华工在其家乡的生活,发现了他们从海外带回来的生活用品以及相关文献,并提出了保护华工村落的建议;从中国传统舞狮文化方面分享了海外舞狮文化与南方珠三角醒狮文化的关联;从个人回乡处理祖业的经历分享了她对于根与祖业的理解等话题观点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机遇。江门作为全国第一侨乡,以其华侨华人众多的优势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联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侨为桥,策划了这次“遗产与社区”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充分利用侨乡的优势,以家乡的侨乡文化和海外的华侨文化为研究基础、中英双语、线上线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交流。海外华裔参与者众多,对祖国家乡组织这类主题的论坛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讨论热烈,影响深远。此次学术研讨会对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国际平台极具重要意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