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分流”就能减轻家长学生焦虑?| 两会快评
2022-01-23 13:51
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扩大招生的学校范围,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文/羊城晚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取消中考分流”近期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而在地方省级两会上,针对这一话题也有部分代表委员发言讨论。据报道,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月19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发言中,教育界的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呼吁,建议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减轻家长学生的焦虑。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中职,对中考普职分流不满,从这一角度看,代表、委员的建议,是反映家长的心声。但是,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将高中全部建设为普高,能行吗?

赞成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取消中职者认为,当前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很少,中职毕业生深造的比例已经超过50%,而且在加速提高,有的地方的中职升学比例甚至已经达到90%。既然中职毕业生不直接参加工作,而是要读高职,为何不让他们上普高,在普高毕业后再分流,再做选择呢?

这一方面提高高中的吸引力,提高高中普及率;另一方面也不影响技能人才的培养,把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到高职层次。但这样的“两全其美”,忽视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接受普高教育吗?二是没有中职教育的基础,学生一直被教育要成为学术型人才,追求高学历,漠视劳动技能,怎么发展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

前一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否则,把所有高中都办为普通高中,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从全世界范围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中,都是普通高中,全部开设学术课程。这和国家的发达程度无关,而与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有关。

从现实看,即便中考降低难度,满分750分的中考,也有不少学生只考200分、300分。这些学生的家长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读普高的,但是学生真进了普高,很大可能跟不上课程进度。假如花费了大量时间痛苦地学习这些课程,但结果大概率还是进高职或者职业本科,这种学习付出值得吗?面对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的焦虑真能化解吗?

从各地近年来的高考看,就是实行中考普职分流,60%的学生进普高,40%进中职,进普高的学生参加高考,750分的高考试卷,也有学生只能考到200多分、100多分。去年,某省高考的理科本科录取线只有280分。

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若要求所有学生学一样难度的课程,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关注不够,也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比如,没有数学兴趣的学生,也要求学一样难度的数学。随着学生年级提升,兴趣和能力的分化就更明显,还让学生学一样难度的课程,问题或许只会更多。

高中教育阶段进行中职教育,考虑主要出于以下两点:其一,给适合学习技能的学生提供技能课程,而不是学习自己不擅长的学术课程;其二,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为未来成长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打基础。

各国的高中阶段教育,都是有中职教育的,只不过模式不同。美国、加拿大、英国的高中,普遍为综合高中,将普通高中课程与技能课程融合在一起,由学生自主选择普高学术课程或技能课程;在高中毕业后,以高中课程成绩以及统一考试成绩申请综合性大学,或者社区学院、职业学院。德国则实行分流方式,高中有学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同,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尊重,选择职业高中的学生超过选择学术高中的学生。

客观而言,我国很多家长让孩子读普高,既有“面子问题”,又有“里子问题”。所谓“面子问题”是出于面子,而不是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出发。迎合这种“面子”需要而取消中职,只办普高,恐怕会有后患。如何针对家长认为孩子读中职就没有“面子”进行系统治理,方是解决问题的切实之道。结合家长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国应推进把所有高中都建设为综合高中,这样,初中毕业之后不进行普职分流,但学生在综合高中里可以选择技能课程。

所谓“里子问题”则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问题,没有给学生高质量的技能教育,家长担心学生没学到职业技能反而荒废了。解决“里子问题”,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就是办综合高中,要吸引学生选择技能课程,也需要给选技能课程的学生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广阔的出路,为此,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扩大招生的学校范围,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作者系知名教育学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编辑 | 孙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