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文化沙龙|挖掘博罗文脉潜力 “影视+”IP助力惠州文化强市建设
2022-01-21 17:3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传播惠州故事

文、图、视频/李海婵 林海生 周婷婷 杨锦强

1月20日,羊城晚报《惠州文脉》创刊两周年“新闻+文化”成果展暨系列“挖掘博罗文脉潜力 助力惠州影视发展”文化沙龙举行。现场,与会人员就如何深挖博罗文脉潜力、探究惠州影视未来方向展开讨论,积极为惠州影视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惠州文化强市建设。

此次活动由惠州市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惠州全媒体传播中心、惠州市读者文化园联合举办。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巩振涛,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碧波,文化大咖、影视业资深人士等嘉宾参加活动。

与会嘉宾认真欣赏精美的版面

《惠州文脉》挖掘博罗“文化宝藏”

当天,在羊城晚报《惠州文脉》两周年“新闻+文化”成果展前,与会嘉宾参观成果展,聆听《惠州文脉》主创人员讲述原创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愉快地分享收获与感想。

博罗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000多年的文明古县历史,是惠州历史文化的担当代表。放眼全省,博罗文化也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横岭山先秦墓地的发掘将岭南文明史上溯至3000多年前。虽然缚娄古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其悠久的文化余韵却长久回旋在这片土地上。

两年来,《惠州文脉》挖掘了博罗众多藏在田间地头的文化“宝藏”,向外传播博罗日新月异的变化。《惠州文脉》率先大规模地报道了博罗的士族文化,仅在罗阳挖掘了韩家、张家两大名门望族,实地走访调研,与族人畅谈,探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度报道了韩日缵、函可、张宋卿、张萱、邓子瑜、卢振寰等历史名人;持续聚焦旭日古村、石下屯村等传统村落,挖掘丰富的物产资源;不懈地为罗浮山、中医药、缚娄古国等博罗的文化名片鼓与呼。

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老百姓有意识地保护传统文化,基层镇街越来越重视挖掘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韩氏族人希望能够由政府保存《意中肖幻图》;村民冯有兴现场将珍藏多年的六件文物现场捐献给园洲镇文化馆;在惠州名臣车邦佑的故乡,博罗千年文化古镇泰美车村车氏宗祠经常会传出朗朗读书声……

《惠州文脉》更是凝聚了一群文化人士,发挥省市专家库的作用,积极为博罗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如何重振罗浮山?专家建议,首先要将罗浮山的精神内涵提炼到位。不是“打造岭南第一山”,而是“重振岭南第一山”。要讲罗浮山,必须讲儒释道传统文化,运用好以VR、动画、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新手段;助力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家建议,要活化千年博罗文化宝藏,实现古韵今风相融;如何运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专家认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可尝试在影视文艺创作中进行运用,是难得的题材。

“《惠州文脉》挖掘博罗文脉不遗余力,我们获益良多!”现场,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碧波表示,此次文化沙龙活动大咖齐聚,下来可深化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赵碧波

未来,博罗文化发展空间巨大。赵碧波介绍,博罗将继续以“站在博罗土地,讲好惠州故事”的思路,在挖掘整理活化红色文化、缚娄文化、东坡文化、中医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五个“打造”。

具体而言,打造文化地标,即持续打造东纵纪念馆、葛洪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缚娄博物馆馆。打造特色村落,如观背村、田牌村、旭日古村等;打造文创产品,打造具有博罗乃至惠州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手信产品,打造“带得走的文化”;打造文旅活动,博罗有帐篷节、骑行节、登山节,持续打造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举行,以活动承载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打造文艺剧目,深挖博罗文化潜力,推进文艺精品创新创作;打造文脉精髓,提炼展示博罗文化精神标识。

“影视+”IP助力惠州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有山、湖、海、泉、江、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古城胜迹、道教源流、名士遗迹、革命纪念地以及瑶乡风情和客家民俗等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城市特色底蕴突出。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性价比高的拍摄成本,惠州早在2010年就被定位为粤港澳影视拍摄基地,是各类影视剧组青睐的取景地、题材库和天然“片场”。

近年来,《那是一个春天》《东成西就》《空巢姥爷》《何以笙箫默》《美人鱼2》《亲爱的》《扫黑·决战》《穿越火线》等一大波带有“惠州元素”的影视作品纷纷亮相荧屏银幕,每年有10余部影视剧全程在惠州取景拍摄。

专家学者为影视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影视+”已成为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城市品牌、提振地方经济的强力引擎。影视拍摄怎么服务城市发展,带动文旅发展的热潮,助力惠州建设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也是惠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影视基地的发展路径,基本遵循了从拍摄取景地到制片公司聚集地、再到产业集群地的发展规律!”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巩振涛表示,目前惠州整个影视行业还处于前期摸索的发展阶段,现惠州正在评选“百佳影视取景地”,也在摸索相对应的政策。探索如何吸引国内外影视剧组、制片方到惠州拍摄,两方达成良性互动。在影片官宣时,共同向外推介惠州。

巩振涛

“从影视服务文化强市建设角度上来讲,惠州不应该执着于‘搭便车’。”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申平表示,惠州应该从自身文化入手,以惠州文化故事为核心,创作属于自己的影视精品。“倘若惠州能就地取材,拍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一炮打响,效果将远大于‘搭便车’。”

广东金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创贤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以及“足并杭州”的惠州西湖,自然资源丰富,是影视拍天然片场,创作空间非常大。从人文角度上来讲,惠州很多地名都很有文化内涵,若将地名串成拍摄剧本,也可成为传播惠州文化故事的素材。惠州市易速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桂阳表示,该公司现在也正在筹备相关影片的拍摄,也希望能够作为惠州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素材向外推介。

惠州读者文化园总经理邵灿辉表示,文化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是一座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一直以来,不少市民通过《惠州文脉》这一窗口,认识惠州历史、了解惠州故事。而作为一名老电影人,他从《惠州文脉》中捕捉到不少电影拍摄的题材,比如东坡寓惠、罗浮山与葛洪、岳飞后人在惠等。他建议,惠州可以通过“人才+产区”建设的模式,引进、建设北京电影学院实习基地,通过专业化模式培养本地影视化人才;再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营的模式,推动惠州本地出品的好片冲刺金鸡奖等大平台;同时组建惠州文创中心,结合本地非遗,打造“影视+非遗”IP系列文创,向外传播惠州故事。

“惠州的影视发展还有不少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我们也有绝对的信心和决心,跟上时代步伐,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巩振涛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惠州影视行业的发展。

嘉宾学者纷纷为展览点赞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丘锐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