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特约评论员 曾德雄
今年的广州市两会,我提交了一个《关于修缮番禺熊十力旧居的建议》。之所以提这个建议,是因为看到了2021年12月10日《羊城晚报》的报道:“熊十力:临巨变,一代大儒蛰居番禺;开新派,观海著书阐扬心学”。我眼前一亮:没想到名满天下的当代大儒熊十力,居然还曾驻留广州。虽然时间不长(1948年底—1950年初),但对于广州已殊为难得。何况那时正是新旧交替的历史巨变时刻,熊十力的驻留又多了一层历史意蕴。于是产生了提交这个建议的想法,想法得到了市人大有关工委领导和一些代表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这是好事。
修缮番禺熊十力旧居的最大意义是进一步挖掘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广州历史文化根基。广州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地域性强,但属于全民共同文化记忆的历史文化资源比较欠缺,这一点只需要比较一下国内那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很明显。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跟广州在历史上长期偏居一隅有关,广州直到近现代才开始正式步入历史舞台中央。
现在广州的历史方位又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等等。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求广州突破地域性,融入更大的全局中去,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历史赋予广州的使命职责,也是广州的荣光机遇,广州势必再写辉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广州具有全民共同文化记忆属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凸显广州的全民性,正当其时。番禺熊十力旧居正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加以修缮,必定会从丰富全民性这个角度厚植广州的历史文化根基,赋予广州文化更宽广、更厚实的全民特色。
在具体实施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主要的是观海楼产权复杂(目前归属四位业主),业主之间诉求不一。我认为,首先需要做的是政府、业主、专家学者、文保人士坐下来,充分协商、研讨,探寻可行的办法。广州法治政府建设前些年一直名列国内前茅,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就有《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020年3月10日广州市政府还印发了《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对历史建筑的利用有具体的规定和指引。此外,还有国家的《民法典》。相信这些法律法规能为修缮观海楼,提供足够的指引,一方面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另一方面业主的权益也会得到充分的保障。(作者是广州市人大代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编辑 | 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