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2个关键词,深透读懂2022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2-01-20 11:3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最新解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陈泽云 沈婷婷 柳卓楠 李钢 侯梦菲 陈亮 罗仕 蒋隽

今天上午(1月20日),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这份备受关注的工作报告,既公布了过去一年广东各领域发展的“成绩单”,也给出了新的一年广东发展的“任务书”。

2022年,广东将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将全面推进广东“数字政府2.0”建设;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完善三孩生育支持政策……

根据报告,我们梳理了12个关键词,邀请权威专家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和您一起读懂广东2022年发展蓝图。

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曾育文 摄

关键词1: 地区生产总值 

【报告原文

(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3%。

【专家解读

“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的成绩,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表示,制造业稳住了广东经济的底盘,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则成为广东经济的新增量,愿意“尝新”的广东消费者进一步带动了广东新经济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的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广东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林江表示,参考全国地区生产总值5.1%的两年平均增速,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广东,今年5.5%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合理且预留有空间的。

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预期增速来看,林江认为,内需将成为拉动广东经济稳步发展的强劲动力,而消费则是重中之重,通过提振消费信心,带动消费增长,也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投资,促使更多企业愿意去投入研发、扩大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关键词2:“双区”建设 

【报告原文】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专家解读】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一桃表示,先行示范就要从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探索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国构建开放新格局的路径,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全方位改革朝着纵深的方向稳步迈进。

陶一桃认为,在“双区”建设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做好与港澳协同发展,资源互通。事实上,充分深化深港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与香港联动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增长极,从而进一步带动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香港青年人才提供充分就业机会,是深圳需要肩负起来的使命。

在地域上,深圳和香港有着“一衣带水”的天然优势,具体如何进一步衔接和联动,报告中已有提及:“拓展商事制度衔接、职业资格互认、标准对接等领域”,这样能够有利于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紧密地互联互通。

陶一桃表示,报告还提到了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湾区大学建设,更加详细地勾勒出了未来“双区”建设的美好蓝图,也为港澳同胞在粤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关键词3: 两个合作区建设 

【报告原文】

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高水平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专家解读】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将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为港澳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新动力,也为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陈广汉认为,横琴的关键词就是“发展”,要提升产业水平,加快高科技研发中心的布局。报告中提到“推动高铁、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与澳门轻轨衔接”,就是要扩展澳门居民的生活空间,加强互联互通。

前海则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报告提到“推动出台新一轮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新型管理体制”,更加明确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示范引领深港多领域深度对接。

由于前海发展的定位以及在新时期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前海的未来产业业态会更加丰富完善,不论是扩区、扩容,还是地理、产业、制度创新空间的扩大,都为香港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给香港企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更多机会,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关键词4: 科技创新 

【报告原文】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专家解读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通过高等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能够大大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科学上的源头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必须面向全球,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形成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发挥各自优势,“深圳创新能力活跃,技术落地能力很强;广州有源头创新的优势,结合港澳的全球化视野,每个城市都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能力”。

李志坚强调,创新链与产业链必须打通,“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形成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他还认为,应当强调高端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结合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各类人才的梯度建设,打造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要以市场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结合应用场景,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不断培养新发展动能。

关键词5: 制造强省 

【报告原文】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专家解读

“在制造强省建设部署方面,最大亮点是突出了政策措施的体系化和系统性,立足广东省制造业基础,协同推进集群化建设、平台化发展、数字化转型,从重大项目工程到创新平台布局,牢牢稳住制造业大盘,打出一系列战略组合拳。”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指出,这套“组合拳”打法具有鲜明的“广式”特点,可称之为“三化协同”全链条战略部署。

朱克力表示,广东要顺应跨界融合、生态协同、集群发展趋势,着眼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选择重点城市、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开展试点示范,进一步聚焦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瞄准新兴产业,抓住关键企业,健全“链长制”并培育“链主”、“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补链”“强链”,引导企业在产业链中“卡位”,提供金融配套服务为企业注入“活水”。

关键词6: 贸易 

【报告原文】

深入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机遇,稳步拓展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专家解读

“今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广东提出要抓住机遇,推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说是抓住了稳外贸的‘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表示。

陈万灵指出,广东重点实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中,包括抢抓RCEP实施机遇、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加快广州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内容,都立足于中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坚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外需,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注重扩大进口,有助于推动形成内外需良性互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齐头并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特别提到“推动在湛江、茂名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对此,陈万灵表示,粤西片区的打造非常有必要,将推动粤西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而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

关键词7:“一核一带一区”

【报告原文】

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持续加大资源统筹、政策供给力度,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专家解读

对于报告中关于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相关部署,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广东将通过“强核”“扩圈”,促进区域经济走向平衡和协调。

报告提出,强化“核”“带”“区”主体功能。提升珠三角核心区主动力源功能,推动广州、深圳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发挥好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等。

陈鸿宇表示,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擘画了两个合作区建设的美好蓝图,“这对‘强核’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他说。

陈鸿宇指出,报告对“扩圈”也提出了新要求。广东非常重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个都市圈的发展,尤其是在跨海、跨江发展方面,五个都市圈要融为一体、相互联动,配置好资源,相互支持发展。“扩圈”的另一个体现是,通过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梯度转移,将珠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和当地的发展融为一体,进而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8: 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专家解读

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许德友指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营商环境改善的主要导向。当前市场化的重点在于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法治化的重点在于把公平竞争落到实处,兼顾“铁面无私”和“包容审慎”;国际化的重点在于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当然,便利化的改革仍要深入推进,特别是全面推进广东“数字政府2.0”建设。

他指出,报告提出“深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非常符合中央对广东的要求和广东发展实际。

从先行先试、政策优惠型改革导向,转变为制度创新、环境营造型改革导向,广东的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但目前部分清单事项改革正进入“无人区”,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方法推进改革,着力促进让市场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让政府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以及两者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9: 生态文明 

【报告原文】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专家解读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常向阳教授表示,这彰显了广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决心和信心。

常向阳指出,倡导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无废城市”理念,是探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推进“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

常向阳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项系统工程。要解决日益突出的气候和环境问题,除了依靠技术革新、科技进步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长期深入推动环境教育。他认为,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应强调“绿色大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人才保障。

关键词10: 文化强省 

【报告原文】

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专家解读

相比于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对于“文化强省建设”增加了“高水平推进”的表述。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广东多年前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现在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对建设文化强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他看来,“高水平”应该体现在国际化程度更高、现代化水平领先、广东特色更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更好、主旋律与多样化展现更充分等方面。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还应更加全面、立体、多层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更加丰富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11:“双减”

【报告原文】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专家解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表示,“双减”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双减”涉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受教育的最大群体,涉及千家万户。

他表示,“双减”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能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才可能有较轻的课外负担,“双减”要达到目标,必须坚持不懈、齐抓共管,长期奋斗。

吴颖民认为,报告中提到“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高校,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解决基础教育的焦虑有重要作用。

他表示,许多家长的焦虑在于纠结中考的“普职分流”问题,如果未来有更多的职业本科,跟普通本科是同等学历,又能更容易就业、得到更好的待遇,无疑会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引导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产生牵引作用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12:“三孩”

【报告原文】

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完善三孩生育支持政策。

【专家解读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表示,“三孩生育政策”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广东对进一步全面深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更加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政策体系的决心。

如何进一步“完善三孩生育支持政策”?他认为,“十四五”时期,广东应努力增加0-3岁托育服务供给的力度。同时,还要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切实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