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
2022-01-18 15:1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全域推进美丽侨村建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记者18日从江门市委宣传部获悉,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门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

江门农村美景 彭伟宗 摄

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陈岸明介绍,近年来,江门市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在江门落地生根。连续五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获评“好”最高等次,连续三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连续两年在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两次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优秀”等级、总分位列第一。

其中,江门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及市两院主要负责人定点联系督导1个涉农镇(街),亲自挂点包村、包干重点项目,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职责。

江门还深入实施“头雁”工程,落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选派1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和“亿元保障计划”,累计落实基层党建经费22.6亿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轮训农村党员、第一书记超10万人次,创建党建引领示范点333个。

全域推进美丽侨村建设

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陈岸明表示,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一直以来,广大侨胞积极支持家乡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江门涌现岭南水乡石板沙村、碉楼村落强亚村、启超故里新会茶坑村等一批中国美丽乡村,在2021年“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网络投票中,京梅村、五丰村位居“美丽侨村”前两名。

接下来,江门将充分发挥侨都独特资源优势,全域推进美丽侨村建设。

其中,江门将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优化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农房建设图集,规范推进农房管控;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完善农村道路、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江门还将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乡村风貌保护,培育白沙茅龙笔、东艺宫灯、新会葵艺等一批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建设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擦亮江门市“世界名厨之乡”称号,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港澳资本、侨商侨资参与美丽侨村建设,持续推进“醉美江门100村”。

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业发展方面,陈岸明介绍,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建设“1+10+27”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形成了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接下来,江门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着力稳产保供,进一步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集群优势地位,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一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江门将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力争六大产业到2023年实现全链条总产值倍增目标;加快推进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湾区(江门)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设,谋划建设RCEP陈皮和鳗鱼采购交易中心,到2025年新增2至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大湾区“中央大厨房”预制菜产业园;实施江门种业振兴行动,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现代种业产业园。

江门还将加快建设“农业特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积极招引全国乃至全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业产业总部经济,确保2025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80家;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做大做强“侨字号”农业知名品牌。

江门也将打造5G智慧农业科创园,建设农业重点产品大数据平台、区块链溯源和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优质农产品便捷进入大湾区乃至国际市场;高标准建设渔港经济区,打造“海洋牧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区;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培育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康养、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翔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