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市加大撂荒地复耕力度 千亩撂荒地焕发生机
2022-01-18 17: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唤醒“沉睡”撂荒地,变作农民致富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李思番 高方悦

“从以前的撂荒地无人种,到现在全面复耕,最近这几个月里,我们村变化很明显。”面对村里的变化,韶关南雄市主田镇大坝村党总支部书记杨永红很是欣慰。这也是南雄市全面铺开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撂荒地迎来新生、水利设施不断增加、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这一幕幕的复种热潮,正在这片粤北红土地上不断上演。

364d705da9c570ec84325b6eca307ed.jpg
主田镇复耕的撂荒地

摸清“家底”,复耕撂荒地

近日,记者跟随主田镇干部来到大坝村,只见一块块耕地已完成起垄,放眼望去都是良田。然而杨永红告诉记者,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大坝村这片田地已经撂荒四五年了,在村民眼中,这些撂荒地不种实在可惜,耕种收成难保证,费力不讨好。”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受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制约,一些耕种条件差的地块被村民常年撂荒。主田镇由于距离南雄城区近,不少村民都在城区或者外出务工,导致耕地撂荒情况相对严重。

通过摸排统计,主田镇撂荒土地面积达2000多亩。随着复耕工作的不断推进,现已完成近千亩荒地复耕,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种植大户迎来新机遇

大坝村的撂荒地吸引了主田镇种烟大户黄得龙的注意,作为本地村民,他知道这片土壤适合种植黄烟和水稻。2021年1月,他主动和村委会签订合同,流转这片复垦地。黄得龙说当地主动开垦撂荒地,还新修建排水渠等水利设施,为撂荒地复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承包撂荒地的种植户更有信心。

2021年9月,黄得龙开始了复耕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复耕面积达到100多亩,现在看着这片土地,他对明年的生产充满了信心:“我们计划上半年种黄烟,下半年种水稻,让这片撂荒地变成自己的‘黄金田’。”

加大宣传,让复耕复种政策深入人心

“我们挨家挨户宣传,把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进行全覆盖宣传,同时一并介绍免租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杨永红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大坝村干部仔细地向村民解释着撂荒地的政策,提升大家的种植热情。

事实上,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中,南雄市各镇(街道)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耕方案,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分类指导、政策落实等措施,确保撂荒耕地应种尽种。

主田镇决定对承包荒地复耕的种植大户前两年实行免租,鼓励更多的种植大户承包荒地进行复耕。2021年以来,主田镇复耕的近千亩土地上,引进了水稻、黄烟、溪黄草等农产品种植,带动主田镇产业发展。

通过发挥基层党建“头雁”作用,盘活撂荒地,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黄烟,则是南雄市珠玑镇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子。今年,珠玑镇计划种植黄烟4300亩,比去年增加4.7%。眼下,趁着天气晴好,当地各村正在抓紧备耕,目前共完成4000亩。

南雄市珠玑镇镇长廖春花表示,接下来当地还将继续整治撂荒土地,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4000多亩油菜花休闲观光产业,以及4000多亩脐橙、茭白、蔬菜种植产业,让一亩亩撂荒地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焕发新机,变‘废’为‘宝’。”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翔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