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阮淑琼 何丽珍
1月17日,记者从江门新会区纪委监委获悉,新会区纪委监委于去年开始在全区各村委会开展了公章使用情况专项监督工作。对全区各村委会的公章使用都进行严格审批,做好登记,为公章使用戴上“紧箍咒”,有效地制止了一切乱用公章行为。
“自从建立公章管理制度后,村委会的公章都由专人保管,使用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批,做好登记,大家都不再乱用公章了。”这是近日新会区纪委监委对专项监督工作的回访调查中,各镇、村的干部群众向纪监人员的普遍反映。
据介绍,2020年初,该区古井镇的某村有群众到镇纪委派出监察组反映村的集体账目有问题,部分收取的村民口粮田押金多年来没有入账等违纪情况。古井镇纪委马上派出监察组进行调查发现,该村的村民小组长于10年前在村民口粮田发包过程中,教唆时任村委会会计人员私自使用公章,为其提前违规开具收据,以便其自行收取并私吞承包户交来的押金,导致押金多年来没有入账,直至村民拿着收据到村委会要求退回押金时才发现,严重损害村民利益。该镇纪委派出监察组对该小组长政务立案后责令其辞去小组长职务,并对时任村委会会计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同年,该镇另一条村也发现类似违纪违规问题。某村主任利用公章管理漏洞,伙同村党支部原书记,私下为土地承包方签订与原合同的转租条款相违背的补充协议,鉴于该补充协议尚未对村集体利益造成实质性影响,该镇纪委派出监察组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对该村进行了通报批评。
新会古井镇纪委按照上级指示派出监察组坚持深化以案促治,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针对近年来查处的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存在的公章使用不规范这一共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找准廉政风险防控点,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为公章使用戴上“紧箍咒”。
“各村公章管理不规范、不严格,存在漏洞,导致个别人员有机可乘,做出损害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事情。”这是新会区纪委接到各镇派出监察组人员反思总结都跟古井镇这些案件有着一个共同问题。
为全面了解全区各村(社区)公章使用情况,新会区纪委要求各镇派出监察组联合各镇党政办、“三资”办等职能部门迅速开展了一次专项监督,通过现场查看公章使用登记表、与村干部交谈等方式进行检查,并全面梳理当前农村使用公章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通报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建立健全公章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基层“微腐败”。并于2021年4月制定《镇村、组公章使用管理办法》对村党组织、村委会、经济联合社、村小组、经济合作社等公章的使用审批流程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规定了没有审批人签名或审批人越权审批的,管理员应当拒绝使用公章,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推动公章管理规范化,有效保障村集体经济利益。
“现在村委会对公章管理终于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审批流程也逐步完善,改变了以往公章随意放置、私自使用的状况,避免了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各镇的村干部们纷纷表示。
据悉,在新会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各镇纪委派出监察组还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打造和完善村级纪监察站,并将村、组公章管理纳入村级纪检监察站的监督重点,由各站点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有关情况,实现近距离、全天候监督。同时,充分利用该镇“智能监督系统”,广泛宣传发动村民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微”平台或“纪委信箱”平台,对村干部们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避免出现“人情章”“私用章”,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翔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