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华侨华人!江门将定期发布投资机会清单
2022-01-13 21:0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江门将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对于如何用好用足侨资源优势,今年江门两会期间,江门市长吴晓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的部署。记者了解到,江门将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其中江门将建立侨资企业数据库,定期发布面向华侨华人投资机会清单。

政务服务已实现港澳跨境通办

近年来,江门注重服务港澳发挥侨资源优势。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与澳门的金融合作业务量已经突破200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登记、智能办税等事项港澳离岸远程办理;全国首创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综合专区,港澳同胞不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日前,江门市涉侨“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也正式上线。

image007.jpg
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启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江门办好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特色活动活动品牌也进一步擦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门聚侨引侨惠侨的力度仍需加强。今年江门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指出,海外华侨华人对江门经济环境、政策、法律等情况不够熟悉;“侨都赋能”工程面向的是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但除了五邑籍华侨华人外,其它华侨华人对于江门的侨乡品牌了解不深入。这些不足都制约了“侨”资源落地江门。江门市政协常委杨学东认为江门需搭建交流、咨询平台,使海外华侨华人加深对江门的了解;针对到江门投资和经贸合作的华侨华人,也要在土地供应、园区打造、政策落实、税收优惠、用人招聘等方面,做好对接、跟踪、服务工作。

江门将建全球华侨华人服务中心

据了解,目前江门已经成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的省级试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江门要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经贸合作功能、搭建对接载体、加强对接合作、优化对接服务等。

记者注意到,其中不少措施都是着眼于弥补不足之处,加强聚侨引侨惠侨力度。如报告提出了出台江门“侨梦苑”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建成全球华侨华人服务中心,建立侨资企业数据库,定期发布面向华侨华人投资机会清单,并推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江门设立分支机构。针对华侨华人对于江门法律不熟悉的情况,报告也提出了建设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离开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域外法律查明机构等,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IMG_4742.JPG
江门将出台江门“侨梦苑”发展规划,建设全球华侨华人服务中心

此外,报告还提出设立华侨华人政务服务窗口,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定居等“一窗受理、一并发证”。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对于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非常关注,他认为通过这些动作和努力,可以把江门的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和优势,以“侨”为“桥”,引进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前来江门投资兴业,参与和带动江门各领域发展。

建设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研学基地

同时,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记者了解到,江门将推动《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携手澳门共同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系列活动,打造一程多站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游径;建设一批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港澳青少年的国情教育、研学基地,支持中小学结对姊妹学校,拓展港澳青年来江门实习计划等。

江门侨商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渌芹建议,未来江门应以海外新生代为切入点,与国内中学生“结对”,利用多媒体手段,互相通信,介绍各自的学习情况、生活日常、传统文化,开阔双方眼界,从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时将中华文化输出;再配合夏令营等活动,推广江门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打造江门的侨都新亮点。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