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杨雪薇 钱瑜 文艺
1月12日,珠海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韩云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抓实干是我对报告最深刻的印象,斗门将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射出‘三支箭’推动工业倍增。同时将民生事业作为落脚点,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让老百姓享受发展红利。”
“三支箭”推动产业发展
“斗门在过去一年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成就,比如斗门产业发展方面,保持强劲势头。”韩云表示,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斗门实施了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去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4.76亿元,同比增长102.8%,实现倍增目标。工业投资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6%,创下历史新高。
韩云说:“为了做到‘产业第一’,我们要射出‘三支箭’,精准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活力。”韩云表示,“第一支箭”是扩围提质建设四大园区。斗门将聚焦四大园区主战场建设,实施最严格的工业用地红线政策,严控“工改”政策,推动园区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积极参与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启动富山工业园152平方公里全域规划,适度靠前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商务活动场所。紧跟市政府超前储备工业熟地要求,推动富山工业园储备工业熟地3000亩。增强斗门生态农业园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生态农业科技高端示范平台,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拓展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空间,统筹旧村改造和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与村居融合发展。盘活新青科技工业园低效闲置用地30万平方米,推进园区内企业腾笼换鸟,提升容积率。
“第二支箭”是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助力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支持高端产业集聚、产业技术孵化等系列政策,设立规模2亿元的黄杨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成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专班,落实12亿元专项债,推动富山工业园工业配套项目建设。
“第三支箭”是擦亮一流营商环境新名片。韩云表示,斗门将重构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机制,优化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去年斗门在越亚越芯项目实现了16天“从拿地到开工”的一个新速度,通过标准地出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步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联审批,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接下来将在全区推广这个模式,在宋城项目上实现流程再造,实现15天“从拿地到开工”。斗门将以“区长管家服务直通车”为平台,以贴心服务引企业、稳企业、助企业,研究粤政易线上群签机制,加快决策审批进度。强化重点企业服务,以“五星级”管家服务精神和营商环境,一企一个专班,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由区领导直接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缩短政企距离。
民生落实“两振兴两发展”
“在民生方面,政府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所有的工作叫想百姓之所想,谋百姓之所思。”韩云表示,斗门坚持民生为要,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具体来说就是以“两振兴、两发展”为抓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人民至上的民生政府。
“两振兴”指的是教育振兴和医疗振兴。韩云称,斗门推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三年内将投入22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等多种方式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超2.8万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斗门区特色卫生健康制度体系。“优质教育要向上,优质医疗要下沉。”
韩云表示,斗门将探索与名校合作集团化办学及“医共体”制度建设,向上承接优质教育资源,向下普惠优质医疗资源。
“两发展”指的是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韩云说,斗门将以水利工程建设为契机,统筹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谋划构建“发展型水利”,打造水利工程示范区;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政策、资金和项目帮扶引导,多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础。
今年两会的珠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东西“双城结构”,西部中心城区建设产业交通服务中心。对此,韩云表示,斗门将以加快建成西部中心城区先导区为目标,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大做强城市能级量级。加快打造珠海西部区域交通枢纽。以“东西南北中”五向交通拓展计划,打造斗门大交通发展格局。
此外,在“城市跨越”方面,斗门将加快推进东湖片区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推动高端金融服务业入驻斗门,建设城市CBD、CID,形成现代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总部基地新城,重点引进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以建设珠澳跨境科技金融协作区为目标,打造斗门新中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