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全良波 詹翔闵 通讯员 尹亮 谢添
1月10日,茂名市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茂名工业强市的步伐铿锵有力,巨笔绘就工业发展蓝图。2021年,茂名奋力推进产业转型,促进了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如今,茂名聚力育动能、兴产业,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城市定位-功能分区-产业集聚-项目建设”发展逻辑,涵育新动能,依靠产业向海而兴。
产业建设实现突破促发展
茂名围绕海洋“大动作”不断,持续升档提速,驶入工业强市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工作报告显示,茂名锚定省委赋予 “两个海”发展新定位,确立产业强市鲜明导向,出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实体经济增量提质。世界500强丰益国际、广药集团及华侨城、东华能源、广州工控等“链主”企业落户茂名。投资400亿元的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广州工控丙烯腈、广化化工交易中心、广药集团王老吉粤西生产基地等加速落地。茂名石化全球规模最大、国内首套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粤电博贺电厂等项目建成投产。农业、建筑业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全面铺开。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水东湾新城坚持生态兴湾、文旅赋能。空港经济区启动建设。新增产业集聚区10个,建成产业项目626个,完成投资725.29亿元。
报告指出,2021年,茂名设立市招商委员会,形成招商引资全市“一盘棋”。与粤港澳大湾区11家国资国企精诚合作,引进产业项目36个。打好抓项目促投资180天大会战,开工建设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一期(Ⅱ)等重大项目。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新华粤集团建立茂名市首家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在工业强市带动下,茂名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报告提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618.9亿元增至3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以上。
聚焦优势打造六大基地
2022年,茂名紧紧围绕“两个海”发展定位,聚焦六大优势产业抓好项目布局,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和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茂名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聚焦“1+4+5”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重点建设73个产业项目,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落后产业退出“组合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茂名制定绿色化工、矿产资源及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加快石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工程上马建设,力争再造新时代的茂名石化。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佳都科技设立粤西总部,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茂名立足氢气资源优势,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氢气储运、制氢加氢、供氢中心等项目建设,稳步建设加氢站。积极谋划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发展大健康产业,争取化橘红进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发展以化橘红、龙眼、沉香为代表的南药加工业;建设信宜南药产业园,建成王老吉粤西生产基地,擦亮南药“金字招牌”。
提高建筑业竞争力。茂名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增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勇当“建筑工业化”排头兵。聚焦绿色材料、绿色建筑、绿色管理,加快建设电白建筑业总部基地、绿色建筑产业园、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增强核心竞争要素,打响“电白建筑”品牌。
强化四大平台推动向海而兴
工作报告提出,茂名坚持把重大平台作为茂名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融湾强带”主阵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功能定位、提升发展能级。
建设产城融合的滨海新区。聚焦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推动“港-产-城-乡”联动发展,以港兴城,产城融合,致力打造博贺新港-吉达港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吉达港区防波堤、航道工程建设;全速加快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沙尾村搬迁安置,确保一期(I)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丙烯腈、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加快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仓储、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动工建设广港通用码头(二期)工程。扩大集装箱业务。统筹滨海新区与博贺、电城两镇“一体两翼”发展,升级改造博贺渔港,建设西葛植物工厂,打造产城融合试验区。建设科创领先的高新区。聚焦冲刺国家百强高新区目标,建设创新型园区,打造自主创新高地;推动高新区与茂名石化协同发展,更大力度激活“隔墙效应”,抓紧谋划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下游产业链招商,集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开工建设加氢加油混合示范站。谋划小良片区开发建设。
建设环境友好的水东湾新城。聚焦建设南海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目的地,重点做好生态修复、交通可达、文旅产业三篇文章。增强可持续性。加快建设海洋湿地公园,改善红树林湿地生态,巩固虾塘整治成果,推动水东湾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强可通达性。谋划建设水东湾连接湛江吴川机场、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南站的快速通道。增强可体验性。务实推进华侨城文旅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两点一线”,打造能够“引流”的高端滨海旅游产品。建设功能协同的空港经济区。聚焦打造粤西空港门户,高标准编制实施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统筹杨梅产业园、空港物流园、航空创意园和官桥航空城建设,年内完成航空城首期工程及空港物流园物流大道等公用设施建设。争取建设中通、韵达等物流企业粤西总部,尽快形成产业集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