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杨长虹
1月8日,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韶关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2021年韶关市十件民生实事已总体完成,韶关市还超额完成了部分民生实事任务,及时兑现了韶关市政府对韶关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据了解,为确保韶关市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有效落实,韶关市政府印发《2021年市十件民生实事责任分工》(韶府〔2021〕3号),明确韶关市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分别由韶关市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改局等9个部门牵头负责落实。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韶关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严抓落实,各牵头单位认真履行责任,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全程跟进督办,齐心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021年韶关市十件民生实事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成韶州中学、北江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建设。韶州中学、北江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并在2021年9月1日顺利开学,新增初中54个班、高中18个班,提供3600个公办学位,顺利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二、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粤北二院传染病综合大楼已建成启用,新增可转化传染病床150张。市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已改建完成,已具备2000人份/日的单人单管核酸检测能力。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达到最高日核酸检测能力300人份以上的要求,顺利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三、降低管道燃气用气成本。完成全市天然气主干网规划编制。按照省政府2022年年底实现“县县通工程”的目标任务,韶关市“县县通工程”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浈江区、武江区、南雄市和始兴县已经实现天然气管道支线与主干管网互联互通,乐昌市、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曲江区、翁源县和新丰县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形势下,韶关市天然气价格总体上保持平稳,非居民用气价格在全省由低到高排行第六、在生态发展区五个地市中排第二。居民用气价格在全省由低到高排行第十二,在生态发展区五个地市中排第一。南雄市和始兴县居民生活用气价格分别降低15.56%和10.10%。
四、完善主城区主干路网。韶州大道、韶州大桥、丹霞大道北道路工程已实现通车,教育路、乐业路上跨京广铁路桥梁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顺利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五、建成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已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全线通水运行,有效保障沿线130万居民饮用水安全,圆了韶城百姓25年的“南水梦”。
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增容提质。全市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最低标准已提高至500元。全市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并已交付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780个,超额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七、实施市区80个老旧小区改造。全市实施市区老旧小区改造96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个,新开工改造50个,对水电路气网等民生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八、建设韶州体育中心。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3.5%,已完成体育馆(含基础工程)、体育场、临时看台、配电房和地下停车场主体工程施工,正在进行体育馆、体育场临时看台、配电房、地下停车场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工程等施工,顺利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九、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为民工程。全市已完成食品抽检18099批次,任务完成率119.45%,问题发现率3.15%,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到100%;全市50家农贸市场快检蔬菜、水产品、畜禽肉蛋类194924批次,任务完成率100.48%,食品快检合格率99.47%;15个规范化食品快检室均已交付使用;市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十、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全市提标工作已全部完成,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09元、276元提高到631元、28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820元提高到1883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22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提高到181元、243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