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视觉中国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记者了解,新纳入的药品精准补齐了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患者受益面广泛。其中,去年刚刚上市的一周一次注射用新型降糖药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司美格鲁肽也纳入了医保,患者自付费用大大减少,这必将惠及我国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发病趋势尚未遏制
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最新版世界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5.37亿,而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4亿。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上最新的流调显示,我国成年人的患病率是12.8%。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按这个比例算,大约每8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没有遏制住,还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防治糖尿病是我们面临的较大的考验。”母义明教授说。
与高患病率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5.8%。母义明教授称,血糖控制不达标,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管理不佳,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我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是关键
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各国不断更新糖尿病指南。“严格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能否在并发症方面获益”这个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摆在专家们面前的难题。母义明教授指出,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发现糖尿病治疗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单独控制血糖,有时不一定能获得特别多的益处。相反,如果把血糖控制得特别严格,低血糖的发生率还会增加。
因为糖尿病的患者常常伴随着肥胖、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高尿酸等疾病,实施综合管理,把很多危险因素,尤其是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住,患者最终才会获益。
“目前,我们真正抓到了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因为糖尿病患者将会有70%左右死于心脑大血管的疾病,如果能预防和改善相关的并发症,那不就减少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吗?”母义明说。
母义明向记者表示,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就特别强调要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因为糖尿病治疗需聚焦患者全面获益,兼顾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结局,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在选择治疗降糖药物时,不仅要关注其降糖效果,还应关注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纳入医保后价格下调
糖尿病治疗需要兼顾“控糖”与“护心”,对多重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减轻糖尿病的总治疗负担。
近日,去年4月获CFDA批准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正式执行。母义明教授称,GLP-1 RA因其显著的降糖效果,并兼具多重获益,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攀升。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明确GLP-1 RA这类药物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地位。
据记者了解,目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 RA周制剂。而且,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每周只需注射一次即可。
1月1日起,司美格鲁肽每支价格降至478元,每支大约可用4次(4周)。也就是说,如果自费的话,每月费用478元。如果采用医保报销以及糖尿病门特报销,广东省患者自费药费大约在100-150元/月。虽然各地医保和门特价格有所差别,但无论如何,使用最新的降糖药,患者的药费负担已经大大减轻。
母义明表示:“GLP-1 RA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司美格鲁肽血糖达标率高,且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此次被纳入医保目录,有望帮助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综合管理,有效减少或预防相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长期获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