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七成就业进体制,说明什么?|时评
2022-01-07 15: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高校毕业生热衷进“体制内”,某种程度折射出高校毕业生的选择还不够多元。为此,需要尽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

文/熊丙奇

近日,清华和北大发布了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1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共7441人,相较上一年增加446人。报告显示,清华学子进入体制内的比例明显增加。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占比为69.9%。也就是说,近七成就业的清华毕业生进了体制内。

与进入体制内比例明显增加对应的是,过去三年来,选择自主创业的清华毕业生逐渐下降。2019年毕业生6965人,毕业生创业人数52人,其中本科生17人,硕士生31人,博士生4人;2020年毕业生6995人,毕业生创业人数36人,其中本科生8人,硕士生23人,博士生5人;2021年毕业生比2020年增加446人,是近三年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创业人数为27人,其中本科生5人,硕士生15人,博士生7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0.36%,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0.74%。相比2019年,自主创业比例下降近一半。

毕业生创业比例虽然并不能全面反映一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因为创新创造并不只体现在创业中,而且,还会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多年后再创业,但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还是当前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2022年度“国考”开考。新华社图

过去20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2019年大学生创业者达35万。但从近年来自主创业情况看,似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清华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这与受疫情影响也有一定关系,为应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国家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增加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名额,同时,疫情也使部分高校毕业生有求稳的就业想法。

据报道,2022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共有212.3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42.2万人。近期,多省份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公告,不少地区招录范围调整、招录比创新高,选调生招录的报考热度不断上升。

高校毕业生热衷进“体制内”,某种程度折射出高校毕业生的选择还不够多元。为此,需要尽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岗位的局面。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创业的情况,是评价就业市场活力程度的指标之一。选择创业的毕业生越多,表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越深入,高校毕业生更具探索与创新精神,对创业的前景看好,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更高的支持度。

值得注意的是,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排位靠后,反映高校毕业生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还不够高。为此,需要为民营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给予大学毕业生创业积极的支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落实普惠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

当前的问题在于,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质量和成功率。创业对创业者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和指导力度,让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小微企业,逐渐壮大,成长为创新企业,以此让体制外富有活力,带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促进高校毕业生为社会做出创新贡献,促进产业升级。(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傅铭途
编辑 | 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