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两会】2021年佛山南海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2022-01-03 16:1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1月3日下午,佛山市南海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开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会议开幕的第一项“干货”议程就是南海区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南海区2022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说明。那么2021年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查阅发现,根据《关于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显示,2021年,南海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在提高门诊特定病种保障水平上,南海区明确门诊特定病种从42种扩展至62种。支持长处方政策,在不违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处方管理规定和相关病种临床诊疗规范的前提下,经主诊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12周,保障参保人用药需求。对于只享受高血压病、糖尿病门特待遇的参保人,可选定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报销比例调升为95%。

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上,南海全区7个镇街分期、分批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共72个(涉及住户约23777户),完成率为248%。其中,第一批全部完成改造;第二批改造完成总工程进度约85%。

在持续增加普惠学前教育以及义务教育资源上。2021年,南海新增并开办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8所,新增普惠学位6990个;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共11个,新增学位1.95万个。

2021年,南海新增学位1.95万个

在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上,2021年南海全区新建污水管网399.5公里,纳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度任务的自然村(社区),已动工建设的有70个,已完工的有43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南海区全面打造80个特色精品示范样板。以桂城街道为单元,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得到省厅肯定。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断完善,实行专人专车专线运输,并以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为核心,通过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等方式,固废处理实现100%无害化。

在增设老年医学科及增加医养结合床位供给上。南海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建有老年医学科床位超1135张,新增各类医养结合床位644张;抓实抓细180家社区幸福院的运营管理及评比,推进“事业+产业”全生态链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项目上,南海区全面开展农村公厕升级改造建设工作,全年完成235个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完成率100%,其中包括建成10座示范文明公厕。全区乡村振兴特色精品示范村和6个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均已高标准建设至少1座具有岭南特色的高标准文明公厕。

在完善城乡公共文体设施上。南海区新建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290个村(社区)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桂城三山森林公园、大沥大镇和沥东社区、里水宏岗村和大步社区建成智慧图书馆5座,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45个。区体育中心项目一期完成验收,并成功举办佛山市第十届运动会总结大会。

在完善摩电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上,南海区高标准建成非机动车专用道18条,其中桂城街道4条,狮山、大沥镇各3条,其余镇各2条,共设置摩电待行区38个,其中桂城街道8个、其余镇各5个,全面整治现有非机动车道被占用、破损、高低不平等问题1027处,涉摩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13%,实现“一降、一升、一个不发生”工作目标,省挂牌摩电整治成功摘牌。

报告指出,下一步,南海区要推动门诊特定病种保障落到实处,提高参保人报销比例。全力打造全区慢病防治药学保障服务平台;提升城镇老旧小区管理水平,扩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果和覆盖面,鼓励加装电梯;进一步擦亮南海教育品牌,积极推行住宅小区配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模式;全力以赴做好水文章,加快推进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力量解决截污管网建设、建成管网通水等问题,同时抓紧推进官山等4个水系项目动工建设;凝聚垃圾分类广泛共识,对未撤桶的试点区域,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加快推进楼层撤桶工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在老年医学科或内科门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强化“厕所革命”制度支撑,将“厕所革命”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持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2022年计划新建公共图书馆(智慧图书馆)60座,新建或改建社区体育公园50个以上;全面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加强摩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