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12月29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成绩单”。2021年,东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并实现“长制久清”,53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有49条当月无黑臭,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3.6%。2022年新的一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以推进“五个工作年”为抓手,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污攻坚,确保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环境质量好转但空气优良天数下降
2021年来,在持续深入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后,东莞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是空气优良天数却呈现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水质优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以上)比例达57.1%。截至目前,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并实现“长制久清”,53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有49条当月无黑臭,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3.6%。2021年1-11月,东莞市优良天数比例85.0%,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持续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2021年,东莞还继续深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行政验收与评估总结,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开展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耕地调查;已完成“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编制,已基本完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修改工作,拟于近期提交省生态环境厅评审和市政府审议;截至11月底,全市危险废物申报产生量32.66万吨,涉及29个大类183个小类,综合利用处置量32.62万吨(包括2020年底贮存量)。
有奖举报显成效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2021年7月24日,东莞市正式实施新的《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一经实施后受到明显成效。据介绍,新法实施四个多月以来,已接收各类举报线索约400条,审核受理54条,已初步查实31条,不属实18条,正在调查5条,第一批符合奖励条件的线索11条,核发奖励金31万元。
在实施奖励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手段,比方说,通过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助力监管执法。其中,在东莞市“数字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市生态环境局构建生态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与“数字大脑”的互联互通,依托数据分析模型的强算力,以及数据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深化污染溯源分析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化精准化管理。
在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据市生态环境局透露,截至目前,东莞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60万辆,登记备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27049万台。截至12月27日,出动执法人员1318人次,检查排放检验机构561家次,今年立案处罚违法检测排放检验机构6家。通过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累计移交交警处罚黑烟车146宗,通过黑烟车微信有奖举报累计督促本地籍车辆整改或上门检测冒黑烟车辆805辆,累计向其他省市属地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异地牌照冒黑烟车辆446宗,有效打击了黑烟车污染空气质量的行为。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以推进“五个工作年”(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管理服务强化年、纪律素质提升年、生态文明实践年、治污成效巩固年)为抓手,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污攻坚,确保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尤其是在继续做好第一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基础上,开展第二轮中央督察整改,制定全市整改方案,切实推进问题整改。积极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交办案件查处,避免交办案件的反弹。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