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助推佛山“畅通工程”
2021-12-30 12: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佛山“智能交通”系统为畅通工程的实施起到明显助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今年7月,佛山印发《城市"畅通工程"两年行动方案》。如今,行动方案已实施近5个月,“畅通工程”最新进展如何?据了解,截至目前,佛山全市已对85处交通拥堵点实施了综合治理,剩余的11处均处于施工阶段,年内可以完成。其中,佛山“智能交通”系统为畅通工程的实施起到明显助力。

近日,佛山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南海区交通运输局上线《权威访谈》。访谈透露,今年以来,佛山公安积极推动全市智能交通由碎片化向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交通管控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自适应控制路口和4条干道绿波带,建成了一批全方向待行待转、借道左转、可变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形式路口,并在中心城区22个交通路口开展精细化配时。

“自适应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以交通流量为依据,红绿灯时长按照交通流量自动调整,可有效减少白天平峰期和夜间交通信号灯空放现象,让车辆通行有更好的体验。”佛山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8个自适应路口分别分布在禅城区的绿景西路-美居国际路口、绿景一路-惠景书城路口;南海区的清风路-华翠北路、南桂西路-朝安路口、顺德区的桥西路口、乐安路口;高明区的跃华路-泰华路口、高明大道-荷城五路路口。

佛山市南海区海八路绿波带是佛山市首条绿波带。“绿波带”是智能交通管理中的一个专业名词,意思是在某一段道路上,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对该路段上的车流量做出感应预判,并自动调整该路段各个路口的绿灯起始时间,让行驶在该路段的车辆到达每个路口时,都可以绿灯通行。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有效减少停车次数或者不用停车,缩短行程时间,提高群众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道路拥堵。自该措施实施以来,交警部门多次实地开展路段行车测试。测试表明,在实施了绿波带的路段上,车辆若按照正常速度行驶,通过整条道路的平均速度可以提高15%-20%。 停车次数甚至可以稳定在0-1次内,行程时间平均缩短了约15%。

目前,南海区的佛平路、桂澜路、海五路、夏平路、永安路、广佛路、广云路、桃园路等路段陆续设置了分段绿波带或全段绿波带。该措施目前是在9:00-16:30的平峰期时段设置,后期将根据辖区路段的实际情况,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佛山市14个重点拥堵路口创新设置了待行区,用统一明晰的发光交通标志、地面文字标识、LED显示屏等提示市民正确通行。待行区实施以来,交通路口每个信号周期,通行车辆可增加20辆以上,平均拥堵指数降低约15%,通行速度提升约19%。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