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江门奋力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12-28 23: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今后五年,江门要在经济实力上实现跨越提升,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于12月27日至28日召开。记者从党代会报告中注意到,江门从经济、科技创新、侨务工作、区域平衡、社会治理、民生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五年具体的奋斗目标,奋力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603140347.jpg
江门中心城区航拍图 杨兴乐/摄
图说: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通讯员供图).jpg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强调,今后五年,江门将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体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实现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元关口奋进,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区域平衡成为全省示范,区域平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地区共同富裕;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低碳生态之城、人才友好之城。

经济: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

过去五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而在今后五年,江门要在经济实力上实现跨越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50%,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元关口奋进,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江门将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巩固发展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筑牢工业规模化发展基本盘,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化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先进材料、绿色石化、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微信图片_20210518102918.jpg
江门将优化提升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相应地,江门将优化完善“链长制”,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程,构建“大招商”格局,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江门市商务局局长冯一宁表示,江门将全力以赴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努力在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上实现大的突破。

科技创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江门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取得明显跃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

江门市科技局局长刘长虹表示,报告中详细提出了加快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双碳”实验室、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和设施的建设,既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江门贡献,又结合江门实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做了超前布局。

微信图片_20211207181354.jpg
江门“双碳”实验室

他表示,围绕党代会报告提出的要求,科技部门将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端创新资源的链接。如为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做好服务,帮助科研团队尽快出成果;加快推进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围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集聚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双碳”领域重大科研平台;发挥院士之乡的优势,围绕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海内外院士团队落户江门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

侨务:“侨都”定位“双循环”交汇点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江门要作为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记者还注意到,报告中首次确立了江门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的奋进目标。

记者了解到,江门将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建设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侨务智库功能。

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韩志勇认为,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侨务工作的主线和功能定位,为江门新时代侨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统战部门将重点推动华侨文化资源调查、侨情数据库建设,优化升级世界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侨梦苑”等,办好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承办世界华商大会和华侨华人产业•人才交易会,举办国际性专业峰会。

区域平衡:实行江门东西部对口合作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江门将在区域平衡方面成为全省示范,区域平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地区共同富裕。

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江门将设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西部人才引进、基础和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先导关键领域,引导国企和社会资本投入,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江门市发改局局长胡其波表示,发改部门将抓紧制订实施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建立系统的平衡政策体系。设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培育壮大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西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地区共同富裕。

此外,报告还提出,江门将建立东西部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牵头挂钩联系制度,统筹推进东西部区域合作。实行东西部对口合作,蓬江、江海与恩平,新会与台山,鹤山与开平结对协同发展。

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全面依法治市和平安江门建设深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江门市信访局局长陈军凯指出,他注意到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及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他表示,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全市信访系统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全要素融合社会治理资源组成群众诉求服务“人才库”,进一步提升群众诉求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化水平和汇集社情民意的精准化水平。

民生:促进“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江门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低碳生态之城、人才友好之城。

其中,江门将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努力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其中,江门市人社局局长文丽指出,在稳就业方面,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不断促进民生‘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针对“量”的扩大,江门人社将着重保障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和困难人员等就业群体,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及“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等,促进更充分的就业。针对“质”的提升,江门人社将加快江门技师学院扩容提质,实施“园区技工”等项目,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