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通讯员 钟轩
12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中山市会议中心开幕。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总结回顾了中山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明晰未来发展方向、任务和路径,并精准谋划中山未来五年“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项工程、一个坚强组织保证”的发展思路。大会期间,与会党代表围绕党代会报告进行审议,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融合发展战略:办成全市首个产值超亿元的专业产业园区
当前,中山市正面临“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而随着深中通道于2024年建成开通,中山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为抢抓机遇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奋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在这个路线图中,“东承”被赋予极大期望。报告明确提出,“要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向东发展,积极主动争取深圳、香港的支持,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口东岸。”
其中,报告提到要突出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对此,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民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宇健表示,报告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措施,站位高、内容实,体现了战略格局,火炬开发区有决心有信心抢抓机遇,走好未来赶考之路。
黄宇健透露,今年末明年初,火炬区有把握办成全市首个产值超亿元的专业产业园区,并推广建设经验。目前,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产业布局,火炬开发区明确要打造10个建设平台,其中5个是新建的产业平台,5个是“工改”平台。未来5年,这10大平台建成4个万亩以上连片的产业园区,并要建成省级以上的园区,同时还将打造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高技术园区。
文化兴城: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其中,“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是这一部分的首要内容。
对此,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萧亦充认为,孙中山是中山市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是海内外认识和了解中山最重要的窗口和名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更应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起龙头作用。今明两年,着力推进孙中山故居片区改造提升,尤其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升级改造。未来还将大力推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尤其是翠亨村的活化和利用,还会加大民宿、酒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
报告提出,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桂山岐水为纽带,串珠成链打造环五桂山文化带,谋划打造岐江河“百里芳华”。对此,萧亦充认为,中山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厚,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概念为如何将这些资源串珠成链提供了很好的路径。“环五桂山文化带”可以把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郑观应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名人故居和红色遗址串成一条线,游客可以更加系统全面了解环五桂山的历史文化。
萧亦充透露,孙文西路步行街片区是中山未来几年文化工作的重点,步行街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到孙中山纪念堂。这个片区里新的中山博物馆即将在明年开放。此外,环铁城步道也将开始动工。
攻坚战: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带动产业、城市重塑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坚决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闯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更好更实的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之路,成为与会党表热议的焦点之一。
中山市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表示,东凤镇开发强度已达70%,必定要向存量要空间,这是必须面对的战役。目前,东凤镇的三大工业园较大面积以低矮锌铁棚为主,需要通过改造升级破解土地瓶颈。通过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还将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城市空间的重塑。东凤镇“一河一带两轴,三园两中心”的规划确定以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作为主导产业。为打好这场攻坚战,东凤镇已推出“梧桐计划”,未来五年分三个阶段推进三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目前,东凤已探索出“三三制”模式,同步洽谈,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引入产业,成熟一块,推进一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