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立新,乘势而上!5年再造一个国家高新区
2021-12-24 15:27
清远国家高新区努力实现该区“十四五”发展三大愿景

文/王漫琪 李志文 黄婷 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图/李作描

近段时间,清远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岐贤的办公室来访的客人络绎不绝。

来访的企业大都是冲着清远国家高新区这片投资热土,希望能在这里落地生产。

实际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层今年以来都在密集推动相关工作,全区上下铆足一股劲,努力实现高新区“十四五”发展三大愿景:5年再造一个高新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产业园区;清远国家高新区在新晋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坐三望二争一。

在这三大愿景中,5年再造一个高新区无疑是最为吸引世人的眼球的愿景,它甚至成为了高新区领导干部群众口中的一个热词。

因为这意味着5年后,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将从2020年的361亿元飙升到800亿元。这个体量相当于清远高新区从1991年成立以来30年的总量。

“5年再造一个高新区”这个目标成了清远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

清远国家高新区航拍图

底气 产业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从361亿元到800亿元,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层的底气何来?

一些数据或者可以让人对高新区的发展有直观的印象。

2021年1-9月,全区1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4.67亿元,同比增长47.7%;工业增加值66.97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6.35亿元,同比增长3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81亿元,同比增长16.4%;工业项目投资9.98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技改项目投资5.80亿元,同比增长34.5%。

“在经历了2020年的缓慢增长后,高新区工业经济在2021年实现一定回暖,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8亿元。”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这样说。

当然,经济上的跨步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这是一个涵盖了科技、产业、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等在内的系统工程。

“构建产业体系一直是高新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在高新区从事招商工作20余年的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建文说:“落地企业产业链条形成,它的潜力和影响力十分巨大,而且能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形成集群效应,进而壮大整个产业。”

“产业兴则城市兴”已经成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层的共识。

事实上,清远高新区2015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后,一直在推进产业体系的发展。

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共两个,其中一个是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这是高新区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

广东先导集团是该产业集群的代表企业之一。该集团数百平方米的展示大厅里琳琅满目,摆放着该集团生产的各种产品。

先导集团的副总经理李京振介绍说,先导集团是国家稀散金属工程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双中心”企业,在稀散金属行业中综合实力国内排名第一、世界第二,硒、碲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世界排名第一,稀散技术领域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二。

清远蒙牛公司航拍图

实际上,在这个产业集群里面,还集聚了包括豪美新材、聚石化学、万马高分子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上游稀土、稀散金属回收,中游镁铝合金材料、特种型材、半导体材料制造,下游电子电器设备、光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2020年高新区前沿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0.98亿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所谓: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高新区以培育科技型企业、引育创新型人才、发展主导型产业为抓手,积极完善人才培育“生态链”。以“区域工作站+企业分站”的“1+N”综合体人才创新模式设立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十三五”期间,全区获批博士后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博士工作站8家,出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分站实体化运作”等。

高新区对于人才的重视使得科技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在科技创新方面,这5年来,高新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粤北区域科技创新产业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相继获批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9个国字号品牌。

全区拥有华炬孵化器、华大孵化器、天安智谷孵化器等3个国家级孵化器,天安智汇1个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天安智谷孵化基地、华炬孵化基地等2个国家级小微双创基地。现有国家工程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占全市33%)、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5家。

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如果说仅仅罗列企业名称不足以说明科技创新的魅力,那么下面的这组数据至少明证了高新区重视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

2020年全区专利授权量1609件(占全市34.66%),有效发明专利518件(占全市40.56%),专利申请、授权量连续七年稳居全市第一。

实现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共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建有聚航研究院、佳致研究院、中科量子研究院、容大生物研究院、华工生物检测安评中心等研发平台。建有中大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师(清远)科技产业研究院、华工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广大(清远)研究院等校地合作研发平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垒土。

高新区大量的科技累积、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成型的产业体系的支撑,构成了“5年再造一个高新区”的真正底蕴。

 清远高新区莲湖工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建设

破局 三大“奇招”解决土地要素不足难题

高新区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还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其中土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

高新区总面积不过109.5平方公里,相比于高新区的经济体量,其发展同样面临土地要素不足的核心问题。

企业入驻,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入驻,需要工业用地进行研发、厂房、办公及宿舍的建设。而对产业园区的布局,更是需要连片的土地作为支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在土地要素极度缺乏的困境下突围?

高新区用了“三招”来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的问题。

“我们花费了2.6亿元向邻县购买了近2000亩的工业用地节余指标”,清远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岐贤说。根据高新区的用地规划,这批土地的用地指标放在了清远高新区倾力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园”,该园计划用地规模达2800亩。

“接下来我们还将购置第二批共700亩的工业用地指标,力争把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让这个产业园成为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清远高新区主要领导介绍。

清远华南863科技创新园

购买用地指标是对外举措。对内,高新区用了“腾笼换鸟”和“工业房地产(标准化厂房)”这套组合拳。

“腾笼换鸟”的核心是“对一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一些计划建设的高能耗产业用地回收,转移到优质企业”。

陈建文举了个例子,浙江万马集团清远项目在高新区的所在地,位于雄兴工业园。其土地原是一个香港老板购置下来的,准备做高速公路护栏工厂,并已在此地块上建了办公楼和宿舍楼,厂房也开展了基础建设。考虑到护栏工厂是经营五金制品,属于能耗、污染相对比较高的企业,高新区希望把这块地收回来。

而浙江万马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是做电缆、管道。确定落户清远国家高新区后,为了解决浙江万马集团落地的用地指标问题,高新区领导层考虑把香港老板这块地用起来,并由周岐贤主任带队,先后4次到香港与地块老板协商,经多次沟通,香港老板最终同意了。

高新区把收回来的土地按照回购的价格给了一部分地块浙江万马集团,该企业当年投资了1.38亿元,建设成为5G通信光缆阻燃材料,新能源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材料及智能电网高压绝缘材料的生产研发基地。2020年建成投产后,年营业收入7.5亿元,年上缴税收2000万元以上。

香港老板护栏工厂的出局与浙江万马集团的落地是高新区“腾笼换鸟”策略的一个缩影。

“我们仅在雄兴工业园区,就回购了718亩土地,现在已经全部重新安排了相对优质的企业,比如新材料企业、汽车零部件等。”陈建文说。

如果说“腾笼换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高新区积极推动的“工业房地产”(标准化厂房)建设就属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盘活发展空间”,其核心就是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

“2017年,我们在江浙一带考察,看到正在推动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情况,觉得这个做法可以盘活土地。于是就组织了天安智谷、华新智慧等有存量土地的企业前往考察,想在高新区推行。2019年,省里下发文件,推动标准化厂房建设产权分割,我们就积极推动标准化厂房在高新区的建设工作。”陈建文说。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标准厂房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为承接大湾区产业项目和科技型企业梯度转移提供发展载体。”周岐贤说。

据悉,高新区安排了1000万的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奖励资金,推动区内标准化厂房尽快建设和验收。

清远市第五届“创新驱动发展”高端人才交流会在天安智谷举办

“标准化厂房建设就是类似于房地产项目,厂房建成之后,首先土地可以确权,另外土地上面加盖的厂房也可以拿产权证,我们把这戏称为工业房地产项目。”陈建文说道。

截至2021年9月,清远高新区建设高标准厂房项目21个,总投资约157亿元,总占地面积为3206.3亩,总建筑面积约507.48万平方米。

“如果按照10000平方一个工厂的话,我们可以容纳近500家企业同时入住,可以解决5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周岐贤说。

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园内,道路通达、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创新创业的激情

突围 存量企业提质增效 坚持招商引资新方向

“对于5年再造一个高新区的目标,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实现的路径也不复杂,一是对区内存量企业的提质增效,尤其是300多家规下企业,要促使他们提质增效达到规上。此外,就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引进的企业要对高新区的发展有增益,或者符合我们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陈建文说。

对于存量企业扩容提质,高新区针对区内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采取不同的举措。对规上企业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现有厂房进行增效扩产;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建设来推动提升;三是解决龙头优质企业土地瓶颈,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百亿规模。

另外,高新区还有300多家规下企业,我们将加大政策及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依法纳统。对于有条件,但不愿意冲规上的企业,将以宣传教育为主,让这些企业达到规上;对于不依法纳统的企业,将依法依规采取能耗、环保、税收等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重组共建、协议回收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

据悉,对于达到规上的企业,除了可获得清远市30万元的补贴外,高新区也配套了5万元补贴政策。

2021年,天安智谷践行“1+N”创新产业模式,通过打造1个天安智谷科技产业园+N个专业园区,布局高端产业集群。图为天安智谷实景图

存量企业的提升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新项目的引进则是另外一个增长点。

高新区对于入园企业有着清晰的指导意见。

《清远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遴选评审实施细则(试行)》《清远高新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导向,积极对接大湾区产业资源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

按照规划要求,高新区对入园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目前已经申请核准进入标准化厂房的企业有60家。

另外,除了上文提到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高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和增长极。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在拥有欣强电子、先导微电子、金禄电子、富盈电子等一批优质的企业。在2020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有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35亿元。

相比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成熟,高新区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显得青涩但富有激情。

清远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清远高新区莲湖片区,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了高新区对于未来经济跨越发展的希望。“目前有意向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企业有近100家。”陈建文说。

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新基建项目率先在此落子。2020年7月,腾讯云清远数据中心宣布“开服”,规划容纳100万台服务器,为腾讯云开服的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将与腾讯云目前运营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深圳、广州、香港中已有核心节点,湾区内部署的200多个边缘节点连接,形成新基建的网络,支撑大湾区各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同为进驻企业,东莞电协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发智对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据其介绍,东莞有家公司几年前在河南郑州开设了加工制造厂。但因为上下游产业链都集中在东莞和深圳,企业每天要将大批电子元器件从东莞发往郑州,加工制造完成后,产品运回东莞供应给下游制造企业。“路上运输就耗时四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效率,增加了运输成本。”杨发智表示。

除了交通区位优势,杨发智也很看重清远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后发区域成本洼地优势。对于落户东电协清远智造科技园的生产企业,最直观的是目前综合税收考核指标仅为惠州的1*3、东莞和深圳的1*4到1*5。“这将极大缓解中小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经营压力,帮助中小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集群发展。”他强调。

“我们现在找项目不再倾向于找单个企业,而是采取直接和协会谈,一次能引入整个产业链条。”清远高新区企业服务局副局长温浩瑜表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园更为突出产业链招商。

“发展是放在高新区工作的首位,工作的落脚点就是产业布局、招商和服务。作为清远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们希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成国家一流的产业园区,为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新力量。”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如是说。

清远高新区莲湖片区、银盏片区交通建设,企业配套住宅区航拍图

其实,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所在的高新区莲湖片区,高新区的领导早已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卷:

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打造只是开始,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吸引人的集聚,进而形成新的生活圈,生活圈的发展和扩大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会形成新兴产业城市。

未来的莲湖片区将会形成占地超过6000亩,超过10万人,集产业、科技、休闲购物、文化旅游的产业新城,以广清融合为契机,实现真正的产城融合,实现经济功能区向社会功能区的转变。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清远高新区在发展中践行着这一指示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进攻的号角已经在清远高新区吹响,除了前进,别无他途。

来源 | 清远日报
责编 |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