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珠海斗门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之道
2021-12-23 21: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由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羊城晚报珠海全媒体传播中心共同打造的“非遗魅力 尽在斗门”系列非遗视频推广栏目即将推出

文、图/杨雪薇

近日,“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1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潮州市举办,会上,珠海市斗门区被授予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据悉,斗门以21个项目62个指标达标,其中51个指标优秀的好成绩,成功通过验收。

此外,“艺起精彩”斗门区文化馆总分馆配送服务获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白蕉镇虾山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被评定为2021年度广东省“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两个案例为何能入选?获评省级示范区后,斗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该如何持续推进?笔者将揭秘斗门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之道。

“1+6+N” 

整合资源告别“孤岛”

在长约2000米的河道,18艘接亲花船装饰华丽,大红灯笼高挂。新娘伫立船头,一袭红装光鲜亮丽,神情喜悦。船上的大妗姐唱起悠扬的咸水歌,悠然歌声中花船一路向前……这是今年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南澳水上婚嫁传承基地举行“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18对新人以水为媒、以船接亲、以歌祝福,体验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疍家传统婚礼仪式。

水上婚嫁

除了“斗门水上婚嫁”这项全国非遗外,今年斗门区第六届民俗文化展中,七月三十装路香舞火龙、装泥鱼、织鱼笼比赛、赵氏家族祭礼、成人礼、非遗美食展等一系列的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将轮番上阵,全面释放“非遗”文化魅力。

民俗文化展系列活动的顺畅实施,得益于斗门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据了解,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大力建构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逐步建成“1+6+N”的总分馆框架模式,即1个总馆、6个分馆、N个基层服务点。截至目前,斗门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现有基础,已建成1个总馆、6个分馆、18个基层服务点。

文化馆

与此同时,总馆还对分馆进行文化资源配送服务,包含有展览、培训、讲座,帮助分馆进行文化品牌打造、数字文化馆建设等。近两年来,总分馆联合举办活动202场,惠及群众达102万人次,新闻媒体直播点击量超1200万次,总馆配送分馆艺术培训班67个(1100课次),服务1.65万人次;每年配送6套展览至6个分馆巡回展览,举办展览72场;总分馆数字文化馆公益培训班、场馆预约服务2.42万人次,总点击量达91.67万。

文化馆总分馆制,让一个个独立、分散、封闭运行的文化馆,转变为一个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文化馆群,助力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乡村文化设施告别“孤岛”。

“文化+旅游”

沉浸式体验客家文化

走进虾山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授课老师正拿着四片竹板打出清脆响亮的节奏,悦耳悠扬的客家竹板山歌回荡在整个课室。该中心日常除举办各类公益文化培训外,还会定期举办客家咸茶、艾饼制作体验课、客家竹板山歌体验课等客家文化美食类培训,让村民和游客享受到艺术和美食的沉浸式体验。

虾山村是具有斗门特色的客家文化村,位于斗门区白蕉镇西北方向。当地村民保留着传统客家民俗文化,尤其以客家传统美食文化为盛,其中艾饼和客家咸茶,分别被纳入了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虾山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入选省首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名单。为此,虾山村将原文化中心升级改造为虾山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在原文化中心各功能室的基础上增加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虾山旅游客家美食展厅、旅客休息室等旅游服务中心设施,为居民游客提供一站式综合文化旅游便民服务。

虾山大院

与此同时,虾山村通过深度挖掘,结合民宿、特色活动等形式,使其中的特色文化精神得以传承。目前,村内有利用旧虾山小学改造而成“虾山大院”民宿,以传统客家文化风格为基础,以竹为貌、依山而建,一直受到珠三角周边城市居民的青睐,疫情前该民宿周末一直是处于爆满状态。从2016年“五一”假期起,连续四年在村内成功举办四届“虾山村客家文化美食节”更是备受追捧。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蕴含着令人着迷的古味特色,下一步,虾山村将依托“客家文化旅游美食节”及“虾山大院”民宿以及正在打造的采摘区、垂钓区以及虾山美食长廊等各项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推进文旅服务深度融合。

虾山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强强联合

擦亮省级示范区品牌

据了解,斗门区已完成区级场馆、6个镇(街)文化中心和127个村(居)文化中心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均评定为国家一级馆,6个镇(街)文化站获评省特级文化站。与此同时,为弥补斗门高端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分别启动斗门区文化艺术中心和白藤湖文化站及邻里中心等文化地标建设。

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深度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国家战略发展大格局,以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为目标,充分运用斗门区示范区创建扎实成果,持续打磨擦亮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努力建成示范效应明显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把斗门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传承有序、氛围浓厚、宜居宜游的文旅体验目的地。

装泥鱼

另外,由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羊城晚报珠海全媒体传播中心共同打造的“非遗魅力 尽在斗门”系列非遗视频推广栏目即将推出,内容包含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醒狮、粤曲等非遗项目,将有助于深挖斗门传统文化底蕴,发挥资源优势,擦亮斗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品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