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润物无声提升文明程度
2021-12-21 23: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金银味”淡了 “人情味”浓了

文/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陈仕凯

一批村史馆、文化礼堂、爱心食堂等设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支持下陆续落成;一系列陈规陋俗相继被破除,婚丧嫁娶从简操办、奠仪贺仪金额下降,攀比迷信等不良风气低头;移风易俗试点覆盖全域51个镇(街),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超过1.6万场……记者21日从汕尾市委宣传部获悉,近年来,汕尾在实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的俭约也逐渐正成为这座善美之城的新潮流。

推进移风易俗 为民减负

从新生儿出世到为老人送终,每个社会生活节点,都要摆上若干酒席,大操大办、高价礼金、人情攀比……过去,汕尾地区客观存在诸多不良风气,原本只是图个热闹的红白喜事因此也逐渐“变了味”,带给当地群众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情债”。

对此,汕尾市近年来加大力度推进移风易俗,要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移”走民众落后的、不适应新时代的陈旧观念,让社会新风吹拂进大众心中。

“好故事”+“好声音”,叠加效应让说服力、感染力更强,汕尾市首届“弘扬红色廉政文化、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演讲比赛就是这样一个鲜活案例——来自全市不同领域的12名选手跨界交锋,同台讲述对红色廉政文化的感悟和对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的见解,这在汕尾全市历史上属首次,在市民群体中引发热议。“文明要行动起来,也需要传播和表达,讲好廉政故事,对引导正面的社会风气很有意义。”来自汕尾市税务局的一名参赛选手说。

一些传统风俗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亲身感受体会的群众最有发言权。汕尾陆河县新田村就把话语权交给村民,组织了一次“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弘扬美德建美丽家园”大讨论活动。大家就抵制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节俭是福等话题热烈讨论,并形成了遵守文明市民公约、带头革除生活陋习、培育良好家风、共创文明和谐乡风民风等共识,还签署了履约承诺书。在这之后,更多的村(居)行动了起来,一股热议新风、倡导文明的热潮,在海陆丰大地上传播开来。

从自发参与到有序组织再到形成制度管束,移风易俗在汕尾的开展愈发深入。2021年12月,《汕尾市文明行为条例》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移风易俗相关内容也被写入其中。海丰县出台了《海丰县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其中的“红十条”“白十条”极具代表性。“红十条”内容覆盖了婚事、生儿育女、升学入伍、庆生祝寿、乔迁新居、庙会等喜庆事宜,提倡不设宴、不送礼、不收礼;“白十条”则对燃放烟花爆竹和抛撒“纸钱”、酒席、安葬等方面作出了指引。“上限”一明确,监管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同时,汕尾各县(市、区)相继出台指引文件,移风易俗实现了“规矩自己定、事情自己办、监督自己管”,从“软任务”真正变成了“硬约束”。

共享文明成果 以文惠民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是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以来,汕尾始终奔着这一目标坚定前行,强化资金保障、兴建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全方位、多维度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明“增值”。

2021年7月,汕尾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成立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探索政府、社会双向互动参与文明实践的新模式,吸纳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广大社会组织、在汕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公益资金”等,移风易俗有了更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该基金登记捐款已超过3000万元。

昔日卫生死角华丽变身,改建为古树公园和党建文化广场;原本的村民议事场所被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和村史馆,村委会旁还开办了一座爱心食堂,由老年人服务中心改造而成……设施应有尽有,活动多姿多彩,平日里村民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海丰莲花山下的顾莲峙村,正是汕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处缩影。

“为了保持村貌的整洁,村里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各个文化阵地的清洁和管理,只要微信群里一吆喝,志愿者服务队就会马上到位,以解燃眉之急。”从过去的事不关己,到今天的以村为家,顾莲峙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纵观汕尾全市,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力量也日渐强大。2021年前三季度,像这样的志愿服务队伍,汕尾总共成立了1359支。

“精彩的文艺节目既能丰富村民的农闲生活,也能增长他们的见识,这在无形中还能够抑制打架斗殴、迷信、赌博等不良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以文惠民是载体,精神富足是过程,最终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是移风易俗的终极目标。

新风气、新习俗的推行,让“金银味”淡了,“人情味”浓了,汕尾的市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越来越多人表示认同并亲身参与移风易俗中:2021年,汕尾实现移风易俗试点在全域51个镇(街)全覆盖,各地共建成1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并打造出10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登记捐款3032.3万元,并正式启动107个惠民项目,建成文化礼堂35座、爱心食堂80个;前三季度,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359支,招募志愿者约31万人,推出志愿服务项目205项,开展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超过1.6万场、惠及群众超过63万人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